多年卧孔菌属是高等担子菌的一个重要类群,该属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世界范围内已发现该属100多种,我国目前只发现26种,已知种类不到估计种类的一半,且已知种类描述简单、寄主不明确,对该属真菌在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种类界定和地理分布等还不了解。该属种类的形态变化比较复杂,对种类划分的形态特征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在该属与其近缘属的属种划分、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等方面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项目拟对我国多年卧孔菌属真菌展开资源调查和采集,综合宏观、微观、生态习性和腐朽类型等性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属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我国多年卧孔菌属真菌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确立可靠的形态分类特征与分子鉴定依据,解决一些疑难种和有争议种的分类地位,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该属真菌种间及该属与近缘属的亲缘关系,建立多年卧孔菌属更加自然合理的分类系统,为该属真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多年卧孔菌属是高等担子菌的一个重要类群,该属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本项目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多年卧孔菌属真菌进行广泛的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和菌种分离保藏,并借阅了国内外相关标本,综合宏观、微观、生态习性和腐朽类型等性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现代分类观点,对中国的多年卧孔菌属进行了系统分类,共发现中国多年卧孔菌属48种,其中包括新种14个,中国新记录种11个,对这48个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记录了每个种的研究标本、寄主、腐朽类型和分布,并对每个种及其相似种进行了讨论;丰富了我国多年卧孔菌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采用序列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多年卧孔菌属的ITS、LSU和β-tubulin等序列,运用PAUP和MrBayes软件,构建了多年卧孔菌属的系统发育树。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确定了担孢子的形状与菌丝结构是本属分类的最主要性状,对过去鉴定有误的多年卧孔菌属种类进行了修正,解决了一些疑难种和有争议种的分类地位,澄清了以往该属分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了多年卧孔菌属真菌可靠的形态分类特征与分子鉴定依据,探讨了该属真菌种间及该属与近缘属的亲缘关系,建立了多年卧孔菌属更加自然合理的分类系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基本搞清了我国多年卧孔菌属真菌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全面提高了对我国多年卧孔菌属真菌多样性的认识,储备了标本和菌种资源,为该属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本资料和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广义变色卧孔菌属和蜡孔菌属的系统学研究
中国锈革菌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锈革孔菌科叶孔菌属等三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广义韧革菌属与广义盘革菌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