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化与地方认同建构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117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40
负责人:安传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红新,陶宁,刘影,娄志强,尹佳文
关键词:
空间演化地方认同乡村旅游地空间的生产
结项摘要

By comb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reviewing of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at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is topic will reconstruct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the space of production” in rural tourism areas, try to study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from the material space, the abstract space to the living space. In empirical research, by selecting typical villages, this topic will use the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space evolution process,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focuse on the social dynamics mechanism of the capital, the power and the culture about the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multi-factor coupling model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tourism village is also tried. And then, the subject will researche the spatial effect of the evolution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patial perception valu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explore the ethic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justice and space equity theory.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villages, the spatial optimization strategy will put forward.

结合我国社会背景,本课题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空间的生产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尝试重构微观空间内涵和“空间的生产”研究框架;并选择典型案例地,利用社会调查法、GIS空间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探索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及其背后的资本、权力和文化等社会动力机制;并从空间正义、空间公平理论出发,拷量基于乡村居民视角的乡村旅游地空间价值和意义,研究居民空间感知价值和地方认同的关系,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伦理问题。

项目摘要

当今,乡村旅游地被作为村落振兴的重要阵地纳入国家政治、经济领域。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化的载体,相较于其他乡村旅游地所面临的实践困境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本课题采用案例与质性分析法,把村落微观空间生产与宏观社会变迁相结合,聚焦于传统村落旅游地空间的生产机制,分析权力、资本等对村落空间重构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旅游传统村落社会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存在着权力主体基于宏观社会语境建构空间的表征,并通过话语权力规约空间的实践,重构社会空间的机制。. 随着现代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遗产观念的变化,案例地空间的表征发生了三次叠加与转换。从20世纪90年代初被学者、专家表征为“东方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民居瑰宝”,到21世纪初被纳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再到“乡村景区”与“中国传统村落”,党家村受到三重“文化遗产”话语和资本话语的规约。由此,党家村“保护发展”的空间实践经历了文物保护起步、村民自主发展旅游,居民实践为主、政府逐步介入、保护发展实践加强,以及政府全面主导村落文物保护与景区管理的三个阶段。其中,遗产价值的认定使其具有 “保护”的必要性和发展“旅游”的可能性,同时,各主体在村落话语规约下坚守着“不能做/禁止”的红线,在“有限的/能做的”范畴内展开空间实践,但随着保护话语对“村落发展”限制的逐步扩大,村民对村落空间保护发展的态度由欢迎逐步转向质疑。. 总之,现代城市化与国家整体变迁成为村落空间重构的主要影响力量。学者、政府及其建构的“空间的表征”,一方面帮助其推动村落空间更快地融入现代城市与市场经济体系,另一方面,重构了活生生的、充满矛盾冲突的居民生活空间。空间的表征建构作为“现代社会”权力主体调控空间秩序与实现空间治理的一种手段,也在实践中对村民造成了一定的利益剥夺。反思乡村旅游地保护发展价值立场和目标定位,寻求其空间表征重构的可能性,成为当前社会实践中十分必要的问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8.21.004
发表时间:2018

安传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跨)文化认同的城市饮食空间地方性建构与重塑研究——广州案例

批准号:4120113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蔡晓梅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生态正义视角下的海岛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化过程、机理与重构

批准号:4190121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王建英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资本、权力与情感——转型期广东滨海旅游地空间演化与地方重构

批准号:4137115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俊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城市流动儿童的空间实践与地方建构——广州案例

批准号:4170114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陈淳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