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正义视角下的海岛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化过程、机理与重构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121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王建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侨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空间重构生态正义空间演化海岛乡村旅游乡村空间
结项摘要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ath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southeast. The island's social-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s extremely fragile,The involvement of tourism economic activities brings a huge opportunity for rural development, While it aslo takes rural tourism sites as a problematic area of intertwined juxtaposition and multiple hodgepodge.Rural tourism space has been constructed, deconstructed and reconstructed continuous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economic activities . This project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justice, and will buil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ural tourism space , in order to analyzes the space display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tourism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ocial activities in rural tourism 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GIS and RDD,which could reveal the essence of rural tourism space evolution. Aslo,it applies ecological justice theory to reconstruction the rural tourism space through multi-agent model , for repair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rises accumulated that due to long-term emphasi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priorities, and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new paths for the fair and equi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乡村旅游是东南沿海海岛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海岛的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极为脆弱。旅游经济活动的介入在为乡村发展带来机会窗口的同时,也使得乡村旅游地成为一个交错并置与多重杂糅的问题域。乡村旅游地空间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被不断地建构、解构和重构。本项目引入生态正义理论,构建乡村旅游地空间解析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断点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地旅游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空间展演与动力机制,以揭示乡村旅游空间演变的实质。从生态正义视角,采用多智能体模型对现有乡村旅游地空间进行重构,以修复因长期强调经济发展、效率优先而积累的社会矛盾与危机,为乡村社会公平公正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项目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此政策背景下大量资源环境优渥、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新场所。乡村旅游在为乡村地区发展带来机会窗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乡村空间的异化。那么,如何在最大程度地释放和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避免政策所带来的空间异化现象是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与促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学理与现实难题。本课题将生态正义理论援引至中国特殊政策背景下的乡村领域,探索乡村旅游空间在国家战略中的演变过程、机理与治理策略。研究结论如下:1)理论层面,本项目构建了乡村空间演化的环境正义三维分析框架,即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程序正义,建立了环境正义量化模型,并以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进行了实证分析;2)在村域尺度,本项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理念构建了海岛乡村空间分类体系,指出2006-2021年北港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演变与重构,该演化是政策、资本、社会、组织等多方角力的结果,表现为政府政策引导、旅游资本激励、经营理念创新与基层组织自治的内部作用与外部反馈;3)在区域尺度,本项目解析了乡村旅游度假区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适宜性的内涵,构建了乡村旅游度假区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及潜在空间冲突识别与强度诊断经验模型,实证表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不同类型冲突区的面积占比依次为17.76%、35.59%、22.37%、23.74%、0.55%;4)在国家尺度,本项目探索了人类活动对景观系统功能、格局和过程变化的影响,指出1980-2020年中国景观破碎化指数从0.383逐渐上升到0.393,年均上升约0.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长率约9.26个百分点,空间格局上胡焕庸线是景观破碎度的分界线,而博台线是景观破碎度的均衡线。本项目在理论上既丰富了乡村旅游空间研究的理论谱系,又拓展了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的思路范式,在实践上既明确了乡村空间演化机理,又响应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关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5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王建英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能源自给型乡村生态足迹分析与空间重构研究

批准号:5170833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宇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空间正义语境下的乡村旅游区农户生计空间权益协同与格局优化研究

批准号:4190116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秦晓楠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干旱区城市绿色空间多尺度综合评价

批准号:4176103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刘雅轩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调控研究

批准号:5127831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李广斌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