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的空间实践与地方建构——广州案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70114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陈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舒娱琴,袁振杰,陈晓亮,陈虹,温士贤,高权,尹铎,梁邦兴
关键词:
空间实践儿童地理学地方建构流动儿童新型城镇化
结项摘要

Children’s geography is an new but thriving branch of human geography in 21st century. This circle of literature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on the “children-place” relations, and the myriad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in. The existing studies focus primarily on the children in either Western social context or refugee background, with little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concern the children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rapid urbanisation. A special group known as “floating children” (流动儿童)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new-type urbanisation. The floati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 on urbanisation will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hina’s development in near futur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floating children and urban spaces, aiming to have understandings on China’s new-type urbanisatio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Based on the spatial segregation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 Guangzhou,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veil the children’s spatial practices and the path of becoming urbanised in three everyday spaces: home, school and public space of community, and conducts comparisons in three typical urban spaces for migrants: rural-urban continuum(城乡结合部), urban village and gated communities. Rely on disclos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 and place employed by floating childre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loating children and urban spaces, which focuses primarily on how have the children become “urbanized” in various spatial contexts. In so doing, this research tries to provide the society with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s on the floating children. Meanwhile, echoing to the literature on geography of children at global scale, 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China’s experience and strategies to the Western-based scholarship.

儿童地理学是21世纪国际人文地理学新近兴起且蓬勃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与地方之间丰富的关系及建立关系的过程。但过往研究多聚焦西方国家的儿童及国际难民儿童,对城市流动儿童及中国儿童关注不够。课题拟从“结构”与“能动”两个层面出发,着眼“儿童—地方”这一特定的人地关系,选择广州流动儿童集聚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门禁社区三类宏观空间,“家”、“学校”和“社区”三种微观生活空间,构建流动儿童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体系,探讨流动儿童在迁移过程中的空间实践以及他们在城市不同空间的日常生活体验和地方建构。城乡的空间跨越和生境差异对儿童的成长带来深远影响,他们的城市融入和健康发展问题成为当下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的本土化来揭示中国话语背景下城市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地方建构,为国际儿童地理学研究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知识。同时,研究对以成人为对象形成的人地关系理论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项目摘要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下,项目着眼“儿童—地方”这一特定的人地关系,围绕儿童的日常三种空间:“家”、“社区”和“学校”,构建流动儿童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体系,探讨流动儿童在迁移过程中的空间实践及其日常生活体验和地方建构。主要内容包括:(1)从“儿童视角”出发,审视流动儿童在家的建构过程中的主观感知和参与,重新认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结构性因素,为当前城镇化研究提供“家”的视角和儿童视角。研究思考中国城镇化背景下流动性、儿童与“家”空间建构之间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及儿童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为认识和缓解当前流动儿童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2)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儿童公园已经成为儿童及其家庭重要的游憩场所,因其公益性的性质而成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节假日首选的游憩空间。项目以广州儿童公园作为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空间之一进行田野调查,旨在探讨孩子和父母在这个特殊游戏空间里的体验。尝试真实反映中国背景下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国际儿童地理学研究提供中国经验和知识。(3)项目在中国政府实施内地新疆高中班寄宿制教育政策这一背景下尝试开拓流动儿童(移民儿童)新的研究方向,以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向上社会流动感知的关系;试图探索新疆班内的多民族互动情况及蕴含其中的权力关系,并进一步思考教育空间如何成为调和“城-乡”关系的特殊空间。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教育空间与特殊受教育群体的人地关系。. 项目的科学意义在于对西方儿童地理学理论的本土化调试,搭建起国内儿童地理学与西方研究的对话平台;同时推动了国内人文地理学移民研究细分化发展。通过关注随迁城市流动儿童的生活现状及生活空间的建构,为国内人文地理学以成人移民为主的研究做出有意义的补充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西方儿童地理学研究的接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10.047
发表时间:2021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陈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70847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跨)文化认同的城市饮食空间地方性建构与重塑研究——广州案例

批准号:4120113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蔡晓梅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实践与社会建构:以广州为例

批准号:4140113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钱俊希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跨地方视角劳工移民的空间协商和地方构建:广州案例

批准号:41901170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张博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流动性视角下旧城城市记忆的空间逻辑和地方实践

批准号:5177800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汪芳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