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寄生人和动物引起的一类重要的、具有地方流行特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流行较为严重。根据以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青海高原在世界范围内是棘球蚴病的高发流行区。棘球蚴病病原分类分型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其在各寄主之间的传播、循环关系的了解,进而影响棘球蚴病的病原诊断、病原追溯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可靠性。目前以形态学为主的传统的分类方法,由于缺乏虫株间明确的遗传学量化指标而存在诸多争议。本项目依据线粒体DNA序列和分子系统学技术,对青海高原不同地形地区人、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的棘球蚴病病原进行基因分型,揭示青海高原复杂地理环境下棘球蚴病病原的基因型类别及其寄主分布,评估各自对人及经济动物的感染和流行风险。
棘球蚴病(包虫病)在青海高原地区高度流行,对当地农牧民健康带来危害,也也对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本项目从人、牦牛、藏羊、山羊、藏狗、藏狐、高原鼠兔、青海田鼠等宿主上采集521份棘球绦虫样品(包括70份前期工作中积累的样品),涉及青海省36个县区。同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编码基因(cox1)的部分序列为分子标记,结合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这些样品进行物种鉴定和宿主及地理分布分析。对521份样品都进行成功测序,比对后得到796 bp的序列文件,从中检测到177个变异位点,其中157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从这些序列中提取得到105个单倍型(H1-H105):H1-H15和H90-H104属于E. shiquicus(石渠种);H16-H17属于E. multilocularis(多房种);H18-H89属于E. granulosus(细粒种);H105属于E. canadensis(加拿大种)。我们同时对这些单倍型的宿主分布和地理分布进行分析(详见报告正文部分)。本研究得到如下几个结论:(i)青海高原地区棘球绦虫流行形势非常严峻,绝大多数县区都有包虫感染病例;(ii)细粒种对本地区人群的威胁最大,多房种次之;(iii)有许多棘球绦虫单倍型被人和家养动物(牦牛、藏羊、藏狗)共享,提示这些动物是疾病防控的重点对象;(iv)石渠种对人的威胁不大,而加拿大种则不可忽略。本研究首次系统阐明青海高原棘球绦虫种类组成、宿主分布、地理分布等特征,为这一地区的棘球蚴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棘球蚴病的病原生物学和流行学研究
基于Bayes时空模型的青海省牧业区棘球蚴病的时空分布模型构建和防控研究
包虫病(细粒及多房棘球蚴病)病原生态学及流行病学
棘球蚴囊壁生发层及原头蚴的AQPs在棘球蚴液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