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是猪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与个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有重要相关,对提高养猪业的饲料利用率有重要影响。但到目前为止,由于需要大量的屠宰测定,国内外对猪小肠长度的遗传机理研究还很有限。本项目对申请者前期定位的2号(48-99cM)和8号(35-58cM)染色体上两个影响小肠长度的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和位置候选基因的鉴别研究。拟在每个QTL置信区间内开发8-10个微卫星标记,扫描白色杜洛克X二花脸资源群体1034头F2及450头F3个体,通过QTL的再分析实现精细定位。综合精细定位及比较基因组学的分析结果,筛选2-3个位置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和SNP搜寻;在F2代群体及远缘群体中分析SNP基因型和单倍型与小肠长度的关联性,鉴别影响小肠长度的关键标记位点。初步揭示影响小肠长度的分子机理,为建立新型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种猪饲料利用率提供技术基础。
小肠是动物重要的食物消化器官。猪小肠长度与其生长、脂肪沉积和饲料利用率等重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定位影响小肠长度的基因位点,有助于理解小肠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测定了来自包括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苏太猪、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纯种莱芜猪和纯种二花脸猪等5个独立群体的2595头猪小肠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小肠平均长度方商品杂交猪短3.6-5.9米,在饲养条件和屠宰日龄相同的情况下,莱芜猪的小肠长度要显著长于二花脸猪的小肠长度。结合五个群体中测定的60K SNP芯片基因型数据,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和GWAS Meta分析,本研究在4号、5号、7号及X染色体上,检测到6个达到建议显著水平(P<2×10-5)的小肠长度关联区域。其中4号染色体上MARC0006524位点、5号染色体上MARC0006524位点和7号染色体上MARC0058766位点的信号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P<1×10-6),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PLAG1和7号染色体上的HMGA1是影响小肠长度的强候选基因。本研究表明小肠长度受多个基因位点的控制,这些位点的作用或者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群体特异性;这些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小肠长度变异的遗传机理的理解,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猪7号染色体繁殖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位置候选基因鉴别
棉花1号染色体上纤维长度QTL的精细定位及其候选基因的克隆
母猪母性杀婴(maternal infanticide)行为QTL精细定位及位置候选基因研究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