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年(MIS3晚期)以来气候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外部驱动力下"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有助于加深理解叠加在"轨道尺度"上的快速突变事件和短周期现象,揭示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规律。本项目拟以我国西南季风区泸沽湖钻取的18 m长连续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通过年代学、沉积特征、生物、地球化学综合指标研究,建立4万年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揭示西南季风区MIS3晚期、MIS2和全新世气候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千/百年尺度气候突变特征。通过区域和全球对比,在轨道尺度和千/百年尺度上,研究我国西南季风与印度季风、东亚季风以及北半球高纬气候间的关系和异同,探讨低纬季风系统在亚轨道尺度气候突变中的作用,为研究千/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古气候模拟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以泸沽湖LG08钻孔上部14m岩芯为研究对象,利用9个陆源植物化石14C年代对9个沉积物14C年代进行校正,有效避免了湖泊“碳储存库效应”,从而为LG08岩芯建立了可靠的年代标尺。通过多指标(TOC和TN含量、C/N比值、δ13Corg、粒度、孢粉和Rb/Sr比值)综合分析,恢复了泸沽湖地区自MIS3晚期以来西南季风演化。结果发现:泸沽湖地区在MIS3晚期(47―25 cal kyr BP)和15―3.6 cal kyr BP 西南季风较强,在 25―15 cal kyr BP和3.6―0 cal kyr BP西南季风较弱。总体上,泸沽湖MIS3晚期以来沉积记录响应了北半球低纬夏季太阳辐射的变化。此外,叠加在这一总体趋势上,还明显可见一系列千/百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可以很好地对应于北大西洋地区第4―1次Heinrich (H) 事件、Bølling/Allerød (B/A) 暖期、新仙女木(YD)事件以及第6―0次冰筏事件。区域对比显示,泸沽湖MIS3晚期以来以来沉积记录在轨道/亚轨道尺度和千/百年尺度上,都与印度季风、东亚季风以及北大西洋气候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Long-term toxic effects of deltamethrin and fenvalerante in soil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演化过程比较研究
两万年来缅甸Twintaung玛珥湖孢粉记录的西南季风演化历史
黄土记录的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冬夏季风强度变化
珠江口西南侧南海陆架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演化的沉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