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于肠腔溶菌酶的细菌配体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30028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317.00
负责人:刘志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郑晓娇,潘莹,王海方,颜瑞清,俞昊男,向琛,沈雪莹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肠道菌群炎症性肠病
结项摘要

Intestinal commensal microbes modulate the development, maturation and homeostatic maintenance of immune system. Nod1 and Nod2, the cytosolic sensors of bacterial peptidoglycan, sense the commensal bacteria in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s,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cipro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and microbe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how bacterial peptidoglycan fragments get into the host cells as nod1/2 ligands. We have found that intestinal lysozyme derived from Paneth cells is required for the presence of Nod1/2 ligands in circulation. We name the phenomenon as LDML. We aim to determine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DML from three aspect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mucosal antibody response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We believe our study will provide new understandings on the recipro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host and microbes, and shed light on mucosal vaccination and autoimmunity.

肠道共生微生物在宿主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与稳态维持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宿主编码的Nod1和Nod2受体感知肠道菌调控免疫反应,是肠道菌与宿主互作的重要机制,然而其中的源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即定居于肠道的共生菌如何实现与胞内nod1和nod2受体的互作。申请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宿主体内的 nod1和nod2配体依赖于肠腔溶菌酶,把这一类配体称为依赖于肠腔溶菌酶的肠道菌衍生配体(lysozyme dependent microbial ligands, LDML)。本申请拟研究LDML是否是肠道菌与宿主免疫互作的重要机制,将从肠道稳态维持、黏膜抗体产生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这三个方面来探明LDML在介导共生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阐明有望增进对肠道菌与宿主免疫互作的理解,并有望为优化黏膜疫苗、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指导。

项目摘要

肠道中存在数以百亿计的共生微生物,它们不仅对肠道局部生理功能(比如肠道稳态的维持)有直接调控作用,还能通过产生一些信号分子实现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的远程调控,这些调控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但其中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解析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各器官间的互作关系有助于在分子水平理解肠道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共生机制。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肠道共生微生物在溶菌酶P的作用下释放Nod配体,包括Nod1配体iE-DAP和Nod2配体MDP,并且这些配体能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多种组织器官。这为我们研究共生微生物进行长程调控提供了可能。以此为切入点,我们分别进行了以下三项探究:首先,对共生微生物对肠道黏膜抗体产生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共生菌来源的Nod2配体能够促进以霍乱毒素为佐剂的唱腔黏膜抗体产生;其次,对共生微生物对胰岛素产生调控的进行了探究,发现共生菌来源的Nod1配体调控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血糖平衡;最后,我们探究了肠道共生微生物对肾上腺激素的调控作用,发现共生菌来源的Nod1配体作用于肾上腺嗜铬细胞进而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促进“战斗或逃跑反应”。这些研究结果在多个组织水平对肠道共生菌对宿主生理活动调控机制进行了阐释,丰富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生的分子机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3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5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00423-00009
发表时间:2021

刘志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27152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7062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901019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7324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20921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0546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048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50116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30131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47104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7048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7060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87100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7051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0025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0034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526007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数学天元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7133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HPCAL1对炎症性肠病中肠道神经-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

批准号:8160043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郑万威
学科分类:H0302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调节基因和AHL信号对肠细菌生防基因表达的调控

批准号:39970502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周乐聪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利用溶菌酶抗菌肽协同控制马铃薯细菌病的基因工程

批准号:39370405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彭学贤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黏菌素天然耐药的调控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7355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胡付品
学科分类:H350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