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染色体异常核型t(8;21)和inv(16)也称为核心结合因子白血病(CBF-AML),占AML发生率约15%,归为WHO分型预后良好组。然而仍有40%~50%患者复发预后不良,其机制缺乏全面认识。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已提示t(8;21)和inv(16)型AML的mRNA表达谱及基因改变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拟从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为切入点继续深入研究。拟采用lncRNA芯片技术,筛选CBF-AML的lncRNA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siRNA、ChIP、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在细胞系、临床标本及动物模型中研究关键性lncRNA参与的调控机制。以期阐述lncRNA对CBF-AML发生、发展的调控功能,鉴定t(8;21)和inv(16)型AML生物学行为差异,从而为开拓靶向新药奠定基础。
型预后良好组,然而仍有约50%患者复发,其机制缺乏全面认识。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CBF-AML细胞的调控机制仍为空白。本研究首先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整合NCBI中的对CBF-AML的基于HG-U133 Plus 2.0表达谱芯片检测的GEO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差异表达lncRNA谱;而后与苏州大学第一附院血液科合作,使用Agilent Human lncRNA 4*180K的lncRNA的芯片技术检测了14例CBF-AML标本,对比两种方法的特异性lncRNA检测结果,取交集发现四个lncRNA分子ABCA11P、HCG9、PMS2P3和PMS2P4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统计学意义,作为后续深入研究的主要靶向分子。而后生物信息学预测出多个信号通路与CBF-AML相关,包括mTOR信号通路及DNA损伤通路等等。接下来,在临床标本中检测到 ABCA11P、HCG9、PMS2P4、PMS2P3在t(8;21)较inv(16)低表达,而且CBF-AML患者较正常对照表达水平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ABCA11P和HCG9的低表达水平患者的DFS和OS较短;在进一步扩大标本发现 PMS2P3的异常表达不仅影响患者预后且与起病时的高白细胞状态相关。使用siRNA和基因克隆技术对感兴趣的ABCA11P和PMS2P3分子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以t(8;21)和inv(16)的特异的Kasumi-1和ME-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了特异的ABCA11P对CBF-AML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发现降低ABCA11P表达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然而并未发现ABCA11P介导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接着在对PMS2P3分子功能研究发现经过下调的PMS2P3可影响CBF-AML细胞的凋亡周期;而后对具有潜在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功能的mTOR基因的PMS2P3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发现PMS2P3靶向mTOR基因进而影响下游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因此,本研究为开发以lncRNA作为分子靶点的抗CBF-AML的药物具有潜在的社会应用及经济价值。本课题已发表一篇SCI文章(Oncotarget 2015),并培养三名研究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参与调控t(8;21)+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及其机制研究
RUNX1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ANRI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CST7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