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疱性皮肤病,该病临床表型差异很大,究其原因不只是突变引起单一蛋白改变所致,而应是导致的蛋白质组改变引起。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尔基体亚细胞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检测患者与正常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体系、皮肤类似物模型中角质形成细胞高尔基体差异蛋白,寻找发病中的关键蛋白,并进行差异蛋白验证和功能研究,意欲阐明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从细胞亚单位水平阐述HHD发病的可能分子路径,为本病的诊断、有效治疗和产前咨询奠定基础。
本研究提取HHD患者体内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ATP2C1基因外显子序列后,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共发现:无义突变R799X 和S212X,错义突变R417K、D644G和K866T,移码突变356fs2X,剪接突变118-2A>G,其中6个突变国内外尚未报道。同时,检测无义和错义两型突变HHD患者体内ATP2C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采用Realtime-PCR技术和HIC染色发现,患者血液中ATP2C1基因mRNA表达和皮肤组织中hSPCA1蛋白表达较正常水平均明显降低,从而证实半倍剂量不足理论是这两种突变的共同作用机制,还发现同家族中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其体内ATP2C1基因mRNA表达较症状轻者降低更明显,而与错义突变相比无义突变的患者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更明显,甚至低于正常人水平的50%。此外,通过分离和培养人体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并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TP2C1基因表达模拟突变影响后发现:经RNA干扰48h后ATP2C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伴随着基因编码的hSPCA1蛋白降低同时细胞内p63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结果与HHD患者皮肤组织中p63检测结果一致,由此证实ATP2C1基因突变将影响p63蛋白的表达,造成细胞发育和分化的异常是HHD可能的致病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差异蛋白组学筛选DSH皮损与正常皮肤差异蛋白及其功能研究
基于亚细胞蛋白组学研究半枝莲活性成分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分子机制
芽变毛白杨插穗不定根发生差异蛋白筛选及其功能的研究
奶牛妊娠前后血液乳汁尿液差异蛋白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