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院式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为什么城市街坊的规模与单体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小(时弥近制弥陋)?古代都城是如何以里坊、胡同的形式构成的?这些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问题。合院式空间源于古代土地制度:上古井田制以每户2.5亩为庐舍田;孟子有"五亩之宅"之说;北魏均田制按每3人一亩宅田授田;敦煌唐代文书中有大量"园宅田"记录;元大都按每"分"8亩分配城内宅地;元代胡同之间的宽度与8亩的宅"分"单元密切相关;典型北京明清四合院为面宽30米进深22米,恰为一亩;说明按田亩拥有宅地,以满铺宅地布置房屋以形成合院,是历代居住建筑的构成基础。本项目拟通过对历代宅田制,地方文献,考古资料,现存明清住宅实例研究,厘清合院建筑空间及尺度和田亩制度关系的历史变化趋势;合院田亩规模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里坊、胡同的关系,以探索古代建筑、古代城市的构成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中国古代合院式住宅流布史研究
明清山东运河管理建筑空间分布:基于管理制度运作的视角
册封体制下明朝与朝鲜建筑制度关系研究
元明清时期运河沿线城市与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