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鬃果蝇属Dichaetophora是双翅目果蝇科的一个基于形态相似性、由来自不同类群的物种重组而成的属,现有61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属在形态上与波脉果蝇属Jeannelopsis等尖翅果蝇属组的成员不同程度地相似,并都栖息于草地环境,更有学者主张双鬃果蝇属与波脉果蝇属鉴别特征重叠,应为后者的异名(synonym)。本项目将基于近年来发现于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双鬃果蝇属大量新材料(含新种76种以上),采用多个核基因DNA序列数据,重建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包括它与波脉果蝇属等多个形态和生态上相似类群间的关系。我们还将依据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描述所有双鬃果蝇属新种,完善新材料的生态和地理分布等信息,并对该属进行分类修订,构建符合进化历史的双鬃果蝇属分类系统。上述双鬃果蝇属、波脉果蝇属等多个旧大陆主要果蝇类群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构建,将为最终构建果蝇科主干系统发育框架提供重要依据。
双鬃果蝇属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草地环境常见果蝇类群地区,现有分类系统基于形态特征建立,与波脉果蝇属Jeannelopsis间关系存在争议。本项目基于新近采集自中国及14个其它亚洲国家、2个太平洋国家及4个非洲国家的研究材料,对该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DNA条形码以及地理分布等信息,鉴定出185新种,分属现有4个种组acutissima(45个),tenuicauda(26个),agbo(102个),sinensis(12个),使属内已知物种数达到248种,约为原来(63)的4倍,大大超过预期。中国更新后已知物种数为远已知物种数的6倍(现150/原25),随后依次是马来西亚(38/2)和印度尼西亚(37/2)、日本(13/6)、澳大利亚(13/6)和新几内亚(10/6)。在我们基于基因组/转录组序列构建的果蝇科系统发育树中,双鬃果蝇属2个代表物种(分别来自tenuicauda和acutissima两个种组)与宽头果蝇属Mulgravae聚在一起,进一步组成尖翅果蝇属Styloptera的姊妹群。这一关系与这些类群间间在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上的共性是相符的。双鬃果蝇属内系统发育关系仍未及解析,将基于代表性物种的基因组水平数据来完成。双鬃果蝇属sinensis种组的分类描述已基本完成,对acutissima种组的分类描述已取得显著进展,发现该种组部分物种与果蝇属Drosophila的Dudaica及Psilodorha两亚属在形态上具特殊相似性,提示在重建双鬃果蝇属系统发育关时需要考虑这两个潜在近缘类群。属内两个较大种组——tenuicauda和agbo的分类工作仍在进行中,将延后完成。我们还对双鬃果蝇属外的一些类群进行了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新建立了一个包含39新种的属——凤仙花果蝇属;构建了芋果蝇属Colocasiomyia的系统发育关系,对该属的gigantea、toshiokai两种组进行了分类学、繁殖生态学研究;描述了云南和台湾斑果蝇属Dettopsomyia 5新种;对显斑拱背果蝇种复合进行了分类和系统发育、亲缘地理学研究,对其性梳进化及阳基侧突非遗传多型进行了讨论。本项目的最终完成将显著加深我们对双鬃果蝇属及相关类群物种多样性、生物地理学和进化历史的认识,为全面理解果蝇科的进化历史提供新的视角。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中国长足虻亚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双翅目:长足虻科)
中国吸血蠓虫(双翅目:蠓科)DNA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吸血蠓幼虫的分类研究(双翅目:蠓科)
直突摇蚊亚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双翅目:摇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