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拟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基本理论和新型金融危机后的世界通胀格局出发,运用通胀预期调研数据和新近发展起来的时序预测方法测算通胀预期,进而在中国价格形成机制典型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能够捕捉我国通胀演进路径的通胀动态机制模型。同时,本课题拟运用传统波动模型(如GARCH模型)和随机波动模型等多种不同方法刻画我国通胀风险的即时性变化。在此基础上,课题拟设立一个相对简约但能较好反映通胀风险、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结构性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通过计量估计和仿真实验等来探索三者的互动机制,找到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和通胀风险的影响路径以及后两者对政策制定的反馈机制。我们拟通过这些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对后危机时期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有效引导通胀预期、及时化解通胀风险、实现对通货膨胀的目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决策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本课题基于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基本理论研究,推导出含有通胀预期和丰富通胀惯性的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并基于GMM估计结果阐释该动态模型能够较好刻画中国通胀动态演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推演出全球化要素对我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的影响以及经济与金融全球化(即贸易与金融开放)对我国更宽泛层次的金融发展的影响。其次,我们将内生性货币供应机制融入货币主义理论模型,并以此构建动态模型系统,以信息准则和序列相关性双重约束设立计量模型,对通胀率、真实经济增长率与货币政策的互动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中长期,货币政策指标变量(货币增长率)都显著驱动通货膨胀,但对真实经济增长却没有驱动效应。再次,本课题还基于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前沿成果,运用流行病传染模型研究了我国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发现媒体情绪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效应,为通胀预期管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不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水驱油实验研究
我国通胀预期和通胀风险溢价与宏观因子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
通胀预期异质性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基于多部门NK-DSGE模型的研究
中国通胀预期形成、前瞻性时变货币政策规则与收敛速度:基于适应性学习行为的实证研究与模拟
企业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及对企业主要经营决策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