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和贫困规模的下降,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凸显。民族地区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其扶贫绩效关系到稳定的大局。项目研究目标是:从民族差异的视角探讨回汉两个群体收入不平等的背后因素,为民族地区扶贫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互动发展,以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减缓和社会融合的双重目标。研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①基于回族聚居区贫困监测数据,使用回归分解技术分析农户收入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②基于监测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使用农户行为模型进一步研究回汉农户的教育参与和行为方式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项目研究的新见解:①如果父母自身由于文化水平、宗教习俗等降低了对教育回报率的期望值,那么这种系统性的差异将使得不同民族的后代的受教育年限出现明显的差异,并最终反映在收入不平等上;②回族和汉族劳动力在行业选择和分布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影响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关于《申请书》和《计划书》设计的研究内容,均按照计划开展了研究,完成了预期目标。另外,为了更好地回答研究目标1提出的问题,项目加强了全国农村收入不平等成因方面的研究:使用分户调查数据研究收入不平等的形成原因,虽然能细致地考察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根源,但涵盖区域范围较小,差异性不显著,统计分类数据正好能克服上述缺陷。. 在中国农村贫困规模显著下降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凸显的背景下,项目使用全国农村统计分类数据和贫困地区微观农户数据,从两个不同的区域范围剖析了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民族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成因,以此解释政府应该干预什么,不应该干预什么,为政府通过投资等方式有效配置资源提供依据。项目研究成果在2012年宁夏扶贫开发论坛做了专门汇报。. 项目重点从民族差异的视角探讨了回汉两个群体收入不平等的背后因素,提出针对民族地区贫困和不平等减缓的政策建议。使用回族聚居区贫困监测数据研究农户收入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的成果发表在《世界经济文汇》;使用明瑟方程研究回汉教育参与和行为方式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成果发表在《调研世界》,明瑟方程方法改进一文投稿在《统计研究》,进入复审阶段。主要研究成果均体现在2014年3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拟出版的《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专著中。. 项目成果的创新性:第一是把统计年鉴数据中的调查户数据转换为人均数据,即实现了由计算户均收入差距到计算人均收入差距的转变,克服了现有文献中在估计居民基尼系数时把户分布比重误认为人口分布比重的缺陷。第二是按照回汉农户对微观数据进行了分类,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配合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了培训对回汉农户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PSM和DID是国际上随机干预和评估研究方面常用的方法。第三是将回归方程和夏普里值分解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了传统分解的缺陷。. 拟出版专著 1 部(22万字,2014年3月正式出版);已发表学术论文 5 篇,《统计研究》录用1篇,投稿1篇,参加学术会议论文3篇;依托项目完成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1篇;部分成果载入2011年和2012年《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蓝皮书》;3名研究生全程参与项目,多名研究生参与项目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项目团队成员和研究生多次参加学术培训与学术会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生态视角下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的实证研究
中国收入差距分析的新视角:机会不均等与收入不平等
人口结构与收入来源视角下的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动研究
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创新行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