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或抑郁伴发的睡眠障碍是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和干预措施有待研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和我们部分实验结果,我们认为: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可能引起节律中枢视交叉上核(SCN)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功能异常,导致睡眠昼夜节律紊乱和抑郁、焦虑等心境障碍性疾病。基于此假说,我们拟以去卵巢动物模型模拟人绝经期,采用行为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等手段系统研究去卵巢动物睡眠模式及其特征;阐明雌激素影响SCN和5-羟色胺系统,进而调控生物节律和睡眠的神经递质传递通路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绝经期睡眠节律紊乱和抑郁相关睡眠障碍的有效干预措施。本项目不仅有助于阐明绝经期睡眠节律紊乱和抑郁相关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而且为临床治疗绝经期睡眠障碍和抑郁等心境障碍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睡眠障碍或抑郁伴发的睡眠障碍是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和干预措施有待研究。我们以雌性动物(SD大鼠和C57BL/6J小鼠)去卵巢动物模型模拟绝经期,较系统研究地研究了去卵巢动物的睡眠结构、参数特征,发现去卵巢动物在去卵巢手术后8-20天出现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觉醒行为的节律性降低,连续(而非单次)7天给予β-雌二醇(β-estradiol)逆转去卵巢导致的睡眠节律性降低。通过检测c-Fos蛋白在VLPO(GABA能神经元)和TMN(histamine能神经元)的特异性表达以及核团内微注射β-estradiol后观察睡眠-觉醒行为的改变,我们推测SCN可能是β-estradiol直接的作用靶点,β-estradiol可能通过SCN-DMH-VLPO通路调控睡眠-觉醒的节律性。去卵巢动物经过7天的亚慢性应激(每天2小时束缚应激)出现抑郁共患失眠样行为,具有抗抑郁活性的中药单体Curcumin(姜黄素)连续给药后逆转抑郁共患失眠样行为。重复给予SDG(一种多聚糖,亚麻子的主要成分)显著改善去卵巢动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逆转应激导致的corticosterone 和 ACTH升高、体重降低、前额叶皮层IL-1β、IL-6和BDNF的可塑性改变。提示Curcumin和SDG在绝经期共患抑郁和失眠的治疗作用。此外,我们分年龄段进行了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5~60岁年龄段妇女睡眠质量不好的比例为40.2%,明显高于40~44岁组、45~49岁组和50~54岁组;体育锻炼、社会活动、睡眠环境、焦虑及家庭收入对睡眠质量均有影响。我们的研究为揭示雌激素调控睡眠-觉醒的规律,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绝经期共患睡眠障碍和抑郁提供了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基于EMD与小波阈值的爆破震动信号去噪方法
睡眠呼吸暂停模式间歇低氧诱发心脏损伤机制及抗氧化干预的研究
羟基补骨脂酚对应激/去卵巢动物抗抑郁作用及其雌激素受体调控途径
睡眠障碍诱发的类固醇激素节律异常在SLE中的作用及狼疮定的干预研究
小儿癫痫脑异常放电和睡眠关系机制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