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侧褶蛙是广泛分布于东亚的物种。我们在前面的研究中,发现在更新世冰川时,黑斑侧褶蛙的一个避难所在华东和西南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另一个在朝鲜半岛;发现中国的黑斑侧褶蛙分为A和B两个支系,以及这两个支系在吉林省东辽县的二次接触。但对二次接触区的地理学宽度及遗传学特征等缺乏了解。本项目将以东辽县为中心,扩大采集范围,对获得的样品通过PCR-RFLP分型鉴定所属的支系,从而查明黑斑侧褶蛙二次接触区的地理学宽度。另一方面,用核DNA微卫星和线粒体DNA cyt b 基因为标记研究两支系间渐渗杂交的格局。观察A和B两大支系间的基因流;观察在二次接触区中渐渗杂交的强度和方向;估算两大支系间有效基因流的大小;比较母系遗传的线粒体标记与双亲遗传的核标记的基因流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影响渐渗杂交的因素;分析渐渗杂交强度对二次接触区地理学宽度的影响。还将用形态学方法检测A支系和B支系间是否存在表型变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黑斑侧褶蛙遗传结构及其生境适应性研究
黑斑侧褶蛙抗菌肽进化与微生物群落关系的研究
无蹼壁虎两大线粒体支系分类地位的界定
中国黑斑蛙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线粒体和细胞核DNA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