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量”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主要功能关系研究——以沈阳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7116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50
负责人:修春亮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景奇,李莎莎,于冠一,赵昌松,欧林之,韩炜,刘璐
关键词:
城市结构流空间城市功能复杂网络空间分析模型
结项摘要

The "space of flows" is becoming the dominant spatial logic, which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city networks, but it is still very weak in the study of urban internal space. In this project, we attempt to take Shenyang as the research case, based on the actual "flows" and multi-source relational data, construct directed-weighted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s with multiple periods, covering the whole urban area. Using the complex network and related statistical models, and combi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main structure units identified. The project will analyz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of place" and "space of flows". Besides the job-housing relationship, we will focu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ce and school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alyz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mmuting flow, and the spatial matching of residential and leisure shopping functions,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and vitality of urban func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comprehensively judges the problems and the key mechanism and situation in the urban space orga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urban soci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new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towards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i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cavate the characteristic academic problems and then form the academic paths and paradig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流空间”正在成为主导性的空间逻辑,这一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网络研究中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探讨还很薄弱。本项目以沈阳为研究案例,基于实际发生的“流”和多源关系数据,构建多时段、覆盖整个城区的有向加权空间关联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和有关统计模型,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特征,识别主体结构单元;以“场所空间”和“流空间”的混合视角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机制;除职住关系外,还重点评估具有中国特色的居住与就学关系,分析通勤流的空间格局,以及居住与休憩购物功能的空间匹配性,评估城市功能空间组织的效率和活力;综合判断城市空间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机制、态势,提出优化对策。在我国城市社会信息化和新经济发展水平迈向世界前列的背景下,挖掘特色学术问题,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路径和范式,并与应用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流空间”作为信息化和高速流动时代的主导性空间逻辑,该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网络研究开展得比较充分,但此前学界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探讨还比较薄弱。..基于以流为主的数据和流空间的视角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各功能的空间关系和匹配性,并发掘和识别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单元。通过手机信令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分析城市中小幼学生通学距离的空间特点和小范围集聚特征、就学人口密度随距离变化的阈值;通过就学流研究城市内部网络结构,发现案例城市的“多中心层级化”结构特征,以及主轴线和“一主三副多组团”格局;城市居住-就学网络形成8个在空间上相连且边界清晰的“居学社区”;城市居住-休闲空间关系网络的社团分布呈现出以市中心为远点的“披萨饼”是扇面形态,显示城市在向北东南西四面的空间扩张过程中的方向继承性和路径依赖特征明显,城市单中心发展惯性强,新组团中心建设的实施难度比规划预想的大;居住和商业功能、居住和公园绿地休闲功能在中心区和外围城区间存在相反的空间不匹配特征,分别是导致交通拥堵和生活不便问题的原因;本项目进一步分析了城市日常人口流动的“源”和“汇”空间特点及其与土地利用强度的相关性,发现这种相关性受城市圈层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为明显,并具有逐日的周期性,城市边缘区成为空间失配的主要区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城市高密度扩张的空间调控。..项目执行过程中还对城市研究中的空间尺度等理论问题、案例城市的韧性发展问题、网络研究方法的应用等进行延展性研究。已发表论文成果27篇,其中SCI(E)/SSCI检索11篇,CSSCI检索14篇。项目各相关成果通过案例城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城市内部结构的“流空间”特征、功能空间组织的效率和活力,增进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认识并有助于推进结构优化实践。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4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5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中心城市流量经济效应及其发展对策- - 以兰州为例

批准号:4077105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白永平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老工业城市就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批准号:4120116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董丽晶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城市居住空间能量代谢的结构-模式-效应研究:以沈阳为例

批准号:4120158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晔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城市游憩系统空间结构发展研究-以粤、港、澳城市为例

批准号:40201017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陶伟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