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深刻影响城市与区域结构的发展演化。本项目基于"流空间"的视角,以哈大巨型城市走廊为研究区,分析其核心城市蔓延式扩展态势及与"流空间"要素的相关性,在城市功能区尺度上进行就业空间和居住空间分析,在城市走廊整体的尺度上进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分析,并同时在这两种尺度上进行基础设施网络、交通和通讯"流量"、"流空间"主要功能载体及运作网络分析。通过模型模拟、实测流检验和参量替代分析等三种基本途径,重建"流空间"视角下哈大巨型城市走廊的空间结构,并提出趋势预测和对策建议。.本项目研究视角新,研究内容属于城市地理学的前沿,并试图在"流空间"参量替代分析方面实现方法创新,具有比较明显的学术意义。对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传统上理解的空间是一种“场所空间”,是“某物在某地”式的静态空间,而“流空间”则附加了一种动态的空间理念,是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通过信息流主导下的要素流考察城市与区域结构的特定视角,有助于从本质上显示更为真实的空间结构和关系,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从流空间的地理属性和该研究视角的中国化方面进行了通论性质的探讨;对城市空间扩展和蔓延的特征、协调性等问题进行流视角的研究;从流空间的视角分别对城市尺度和区域尺度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将“流空间”视角的研究引入到城市功能区内部,是研究尺度上的突破。以沈阳市为案例,以筛选出的“流因子”的分布表征“流空间”,进行居住就业一体的城市空间分析,主要发现有三点:1.居住功能对城市空间特征的表达明显重于就业;2.“流空间”结构与传统的地理空间有较高的相关性;3.“流空间”视角下的城市就业空间格局出现了新的主导性结构单元,在沈阳的案例中表现为“就业廊”(金廊)。该研究成果对于以“流空间”视角观察和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某种开创性的意义。. “流空间”的研究视角更适合于区域尺度的空间分析。本项目以吉林省为案例区,通过与通讯公司合作提取了全省47个研究单元(县市)两两之间的通话时长数据,引入主成分、优势流、最小生成树等网络分析方法,发现了吉林省流空间格局中的两方面特征,其一是行政区划的基础性影响作用;其二是形成了一些新的次区域结构,如长春经济圈、中部城市群、松辽两系和某些中小尺度的横向次区域一体化特征。这是目前能见到的第一例基于实测信息流的“流空间”研究。鉴于实践中对诸如城市圈、群、轴带等一体化区域结构的确认和界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本研究给出了一套定量分析和论证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基于互联网和资金流等数据,采用优势流等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流空间视角的分析,同样发现行政区决定着基本格局;行政区以外,大连作为东北地区门户发挥着主导型城市的作用,沈阳也是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的跨省主导意义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和长春则对省外少量地区具有影响,哈长沈大四城市分化为南北“2+2”结构;大庆、鞍山、吉林市具有某些省内影响;哈大城市走廊是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的主干。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基于流空间的中国巨型城市区网络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办公空间扩展与区域增长互动机制研究
时空关联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机理研究
全球化对我国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重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