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对半夏研究发现,半夏中特殊的毒蛋白针晶是主要毒性成分,炮制解毒机制是白矾溶液破坏蛋白、针晶溶解。天南星科其他有毒中药禹白附、水半夏、天南星、虎掌南星等与半夏有类似毒性,炮制工艺和辅料与半夏一致,研究表明辅料中仅白矾具有解毒作用。据此,课题提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天南星、禹白附、水半夏、虎掌南星等含有的毒性成分可能与半夏同属一类,白矾作为成分单一的矿物类辅料解除同科有毒中药的毒性具有共性解毒机制,炮制解毒具有共性规律"的假说。拟采用分离4种有毒药物的蛋白、针晶、各溶剂提取物等,追踪主要毒性成分,比较分析各毒性成分的结构、性质、组成,归纳共性特征;模拟白矾炮制条件炮制各药材和毒性成分,研究各毒性成分在炮制中的变化,分析比较解毒机制,总结共性规律。研究从相同炮制工艺炮制同科毒性中药可能具有共性规律的思路进行,结果将阐明一类毒性中药炮制解毒的机理,同时也为其他药物的炮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项目按照计划合同书的要求全面并超额完成了项目的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和内容获得2012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实验》以及重点专著《中药炮制学》(高级辅导丛书)收录。.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获授权3项。.项目已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收载1篇,其他均为中文核心期刊。.以本项目内容参加全国炮制学术会议2次和国际学术会议2次并作大会报告,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的优秀论文奖,并获得第二、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奖(2011,2012)。.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禹白附中具有共性的毒性物质主要是植物中含有的特殊针样晶体的毒针晶,该毒针晶由草酸钙、毒蛋白等组成。.4种有毒中药的毒针晶晶体细长尖锐、质地坚韧,表面带有倒刺和凹槽,中毒时可直接刺入机体组织,促发严重的炎症反应。毒针晶毒性(LD50)是相应生品的200倍以上。.项目发现毒针晶的毒性与毒针晶针样晶体结构和毒针晶带有的毒蛋白相关。.项目首次发现4种毒针晶带有的毒蛋白是相应植物中的凝集素蛋白。.从4种有毒中药中分离纯化获得的4种凝集素蛋白和毒针晶均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显著诱导炎症因子释放,毒针晶及凝集素均可产生强烈促炎作用。毒针晶的毒性与毒针晶带有的毒蛋白“凝集素蛋白”的促炎作用相关。.项目初步阐明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产生刺激性毒性的共性机制是“毒针晶直接刺入机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机械刺激,同时毒针晶上带有的凝集素蛋白随针晶的刺入进入机体组织,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促发炎症反应;针晶独特晶型产生的机械刺激和凝集素蛋白诱发的促炎效应共同导致严重的炎症刺激性毒性”。.项目研究表明,8%白矾溶液炮制天南星科4种有毒中药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禹白附,其炮制解毒的共性机理是 “8%白矾溶液中的Al3+可与毒针晶草酸钙中C2O42结合形成草酸铝络合物,使组成毒针晶的草酸钙溶解,毒针晶针样晶体结构破坏,产生机械刺激的物质基础被破坏;同时白矾溶液可以使毒针晶带有的凝集素蛋白水解、溶解或变性,凝集素蛋白的促炎作用下降,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4种有毒中药的刺激性毒性急剧降低”。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用药规律探讨
后掠叶片锯齿尾缘宽频噪声实验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高血压肾病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炎症级联反应的天南星科有毒中药毒性作用机制和生姜解毒机理研究
大戟科大戟属根类有毒中药醋制减毒共性机制研究
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和炮制的影响
基于水液转运蛋白调控研究大戟属有毒中药醋制“毒-效”转化的共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