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核脑-肠互动”途径在理筋捏脊手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50367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张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清广,冯燕华,蒋诗超,沈一菁,艾健,程艳彬,张帆
关键词:
杏仁核脑肠互动小儿功能性便秘HPA轴迷走神经通路理筋捏脊
结项摘要

Spinial manipulation including spine pinching and pushing is an important clinical treatment under the theory of ‘tendon first’, which has good effect o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for childhood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revious study about tendon-regulation technique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central amygdaloid nucleus was one of the reason why it had clinical effect. Further study of amygdaloid nucleus illustrated that HPA axis and vagal pathway might be the main pathway for brain to regulate intestinal function, called ‘amygdaloid-intestinal interaction’. ①The study will establish the immature rate model to observe the catharsis effect. ②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path of ‘amygdaloid-intestinal interaction’ through observing the amount of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 and motilin(MTL) and to verify the role of HPA axis through injecting CRH inhibitor into rats. ③If it is verified, the study will further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nding defacation efficacy after spine pinching and amygdala synaptic plasticity changes. The study might determine the neur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spine pinching to treat the childhood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hich could help instruct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decide the efficacy period and judge the efficacy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小儿脊柱手法是“以筋为先”理论指导下重要的推拿治疗手段,其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前期研究和文献表明,杏仁核的差异表达是手法产生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杏仁核下行调控的HPA轴和迷走神经通路可能是其调节肠道功能的主要途径,称为“杏仁核脑-肠互动”。本次课题基于前期成熟的大鼠推拿平台,以类似捏脊手法(含推七节骨)作为干预手段:①建立幼鼠捏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实验模型,观察不同捏脊疗程下便秘缓解效果;②通过检测杏仁核内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和胃动素(MTL)含量了解“脑-肠互动”的主要神经生物学途径;③通过CRH抑制剂阻断HPA轴,验证应激HPA轴在捏脊疗效产生中的作用,若应激HPA轴的脑-肠互动效应切实存在,则进一步观察捏脊后持续通便效果与杏仁核突触可塑性变化间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可以确定捏脊手法持续有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神经学机制,为指导临床捏脊手法疗程、判定疗效持续时间、建立手法起效评判标准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小儿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疗效。这其中,捏脊手法作为整套小儿推拿手法中最重要的理筋手法,其起效机制还不清晰。本次研究希望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及神经科学原理,探索捏脊手法产生通便效果的可能原因,为现代科学原理在传统小儿推拿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本次研究的第一部分是观察捏脊手法的临床应用疗效,以及动物实验中捏脊手法对幼鼠肠道电生理指标的影响,以获得幼鼠捏脊通便的最佳手法疗程;第二部分检测了捏脊手法在幼鼠上的力的大小,并观察最佳疗程捏脊后幼鼠排便特征指标,进一步明确捏脊通便的效果。第三部分检测了捏脊治疗后杏仁核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和胃动素(MLT)含量的变化,并基于含量变化趋势,在局部损毁基底外侧杏仁核的情况下,观察幼鼠排便情况。最后,在捏脊手法后,检测场电位的变化情况。结论:从第一、第二部分研究结果看,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总治愈率36.67%,对照组总治愈率13.79%;排便症状指标:试验组总显效率70.00%,对照组总显效率34.48%;复发时间比较试验组复发率更低。动物实验中,捏脊手法最大压力在拇指(左手:14.98±4.17N;右手9.47±3.69N)。捏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捏脊7天推拿组在结肠电生理指标上更有优势(7天捏脊推拿组P <0.01);捏脊7天大鼠在粪便湿重(OR=35.931)、粪便含水率(OR=1.052)及黑便排出时间(P=0.038)上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两组杏仁核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H)含量上存在差异(P<0.01),胃动素(MLT)含量暂无统计学意义(P=0.71)。通过置管红藻氨酸化学损毁基底外侧杏仁核加重大鼠便秘,并对粪便干重(OR=6.247)、湿重(OR=5.985)产生影响。大鼠捏脊治疗后脊髓背角场电位未见明显差异(P=0.48)。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10.047
发表时间:2021
2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3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DOI:
发表时间:
4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5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张昊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40022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0149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27418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901225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0235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77302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80130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00303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50421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7120215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19.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0404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20147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77418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238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0244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6.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0314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0243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7523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0704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63112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0209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0215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27618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0506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7023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00411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07122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67202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60056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功能性便秘导致精神障碍的脑肠交互作用机制的影像学研究

批准号:8147081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毅
学科分类:H0303
资助金额:7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从脑-肠互动途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摩腹法的治疗作用

批准号:3067272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王金贵
学科分类:H3119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脑功能运动控制网络探讨通督强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8187450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诗忠
学科分类:H3117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BDNF在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及平滑肌重构中作用的研究

批准号:8117035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左秀丽
学科分类:H03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