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开展的云南臭蛙抗菌肽研究基础中,我们得到了596个抗菌肽的cDNA结构,它们编码175个成熟抗菌肽分子,除13个抗菌肽分子与已报道的来自其它两栖类物种的抗菌肽完全一致外,其余162个分子均为全新的抗菌肽。推导的175个抗菌肽分子中,171个成熟抗菌肽的质谱结果与部分纯化后的MOLDI-TOF质谱得到了很好的对应。前期工作表明云南臭蛙可能是自然界单一物种中抗菌肽资源最为丰富的物种。本项目通过云南臭蛙皮肤分泌物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工作,获得20-30个云南臭蛙皮肤抗菌肽纯品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明确云南臭蛙皮肤抗菌肽是否存在翻译后加工过程,阐明不同类群中其cDNA序列推导的成熟抗菌肽结构与天然抗菌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结构-活性关系,阐明3-5个高活低毒抗菌肽的抑菌机理。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有望为新型抗菌药物设计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导分子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项目经过三年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研究计划要点。鉴于云南臭蛙抗菌肽显示了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抗菌肽多样性,为探讨臭蛙属不同物种的抗菌肽多样性,我们同时采集了其它8 种中国特有的臭蛙,开展了深入研究。1)对纯化得到的来自4 种不同臭蛙的80 个抗菌肽进行了蛋白质序列测定和质谱鉴定工作,揭示了臭蛙皮肤抗菌肽没有任何翻译后修饰,不同类群中抗菌肽编码cDNA推导的成熟抗菌肽结构与天然抗菌肽存在一致性;2)获得了40多个不同抗菌肽分子的抗菌谱,对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菌肽开展了机制研究。测定了云南臭蛙42个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3)结合我们对大蹼铃蟾强大免疫功能的揭示和景东湍蛙抗菌肽的研究,显示了两栖类抗菌肽在两栖类物种与环境相互适应中所发挥的作用。生活环境恶劣(大蹼铃蟾、臭蛙)物种的抗菌肽丰度远远大于生活环境清洁(景东湍蛙)的两栖类。同时,我们也对哈氏蜈蚣蛋白质肽类药效分子群和药理学活性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系统的揭秘,新识别了400余种蜈蚣肽类生物活性物质。项目发表7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30,其中3篇单篇影响因子>5, 培养毕业博士2名,硕士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植物大化石定量重建云南景谷早中新世古气候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凹耳臭蛙和大绿臭蛙高频听觉敏感基因的分子进化模式研究
微生物对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抗菌肽表达谱的影响
绿臭蛙皮肤修复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臭蛙属物种同域共存机制及进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