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受体拮抗剂可间接通过对中缝核(DR)5-HT神经元的影响达到抗抑郁作用,缰核含有SP、SP受体,是控制DR活动的关键部位。因此,以缰核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SP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中的作用和机制。通过行为学实验,观察缰核注射SP受体拮抗剂对抑郁动物行为的影响,并观察损毁DR对缰核效应的改变,探明缰核是否可作为SP受体拮抗剂作用的靶点,并通过DR介导其抗抑郁作用;进一步应用微电极记录和微电泳方法,观察缰核分别注射SP和SP受体拮抗剂对D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和可能参与的介导物质;应用分生、微量透析和高效液相分析等技术,观察缰核注射SP、SP受体拮抗剂对DR内5-HT含量和5-HT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测定抑郁动物缰核内SP含量和SP受体表达;应用脑薄片膜片钳技术,观察SP、SP受体拮抗剂对缰核突触后电流或电位的影响。这一研究将发现SP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作用的靶点,提高对抑郁症疾病防治的更深层次认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RTK-PI3K-Akt轴调控CDNF介导的Raf-JNK-c-Jun通路对脊髓损伤神经炎症的作用
外侧缰核介导抑郁大鼠睡眠障碍的作用和机制
P物质及其拮抗剂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逍遥散作用于外侧缰核Ca2+-CaM-CaMKII信号通路抗抑郁的机理研究
外侧缰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递质信号介导酒精成瘾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