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胰岛素改善创面愈合的作用显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从调控炎症反应角度探索胰岛素改善愈合的机制。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和血管通透性等在体模型中观察胰岛素对创面炎症细胞的调节及胰岛素对炎症介质诱导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验证假设:胰岛素对创面炎症反应可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正性"地调节迁移入创面的炎症细胞的吞噬、杀菌等功能;又稳定内皮细胞连接、减轻创面炎症浸润程度。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探索上述现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包括胰岛素对炎症细胞功能的调节;小分子GTP酶Rac1在胰岛素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等。最后通过伤后不同时相应用胰岛素小鼠创面愈合情况的比较及阻断胰岛素对炎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效应并观察其对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明确胰岛素调控的炎症反应与改善的创面愈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调控炎症反应增加一种新的手段,亦可加深对炎症调控与愈合质量调控之间关系的理解。
我们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局部应用胰岛素通过调节创面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分泌等功能促进愈合,提示胰岛素可作为一种“生长因子样”激素对创面愈合发挥调控作用。本研究从调控炎症反应角度探索胰岛素促进愈合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胰岛素具有拮抗凝血酶诱导的微血管渗漏、保护血管屏障功能的作用。其机制与胰岛素干预凝血酶诱导的VE-钙粘蛋白磷酸化以及VE-钙粘蛋白从细胞膜向细胞质的转位相关。Src磷酸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分子GTP酶Rac1亦参与了胰岛素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渗漏的拮抗作用;胰岛素活化Src并进而诱导Rac1活化,干扰了凝血酶-Src-RhoA信号,从而起到拮抗凝血酶诱导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了胰岛素改善复苏效果的作用。(2)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可调控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调控创面炎症反应是局部应用胰岛素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胰岛素可通过调控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因子水平而调控创面炎症细胞数量和炎症细胞在创面表达时相。通过提早创面炎症反应和促进炎症消退,胰岛素起到加速愈合和改善愈合质量的作用。在体外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培养系统中,我们观察到:除了促进单核细胞向趋化因子MCP-1的趋化,胰岛素具有直接刺激THP-1细胞趋化能力的作用,而胰岛素本身亦可作为一种趋化因子吸引THP-1细胞向其移动。此外胰岛素具有增加炎症细胞吞噬/胞饮以及炎症介质分泌的作用。提示胰岛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对创面炎症反应的调控。PI3K/Akt、SPAK/JNK和P38信号途径参与了胰岛素对单核细胞趋化的调控。.严重烧伤后低容量性休克及脓毒症休克的复苏问题是至今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发现胰岛素拮抗凝血酶诱导的血管渗漏作用,并继续深入探索胰岛素对其它炎症介质诱导的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可能为解决这一困难的临床问题提供手段。发现局部应用胰岛素对创面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阐释胰岛素促进愈合的机制,可能为胰岛素在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亦可能进一步拓宽胰岛素在更多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适应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142~146,148,150)Nd光核反应理论计算
ERK调节NOX-1介导的ROS启动创面愈合中早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烧伤创面菌群动态变化与菌群平衡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
c-ski对创伤愈合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积雪草总苷对烧伤愈合双向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