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一个自我期望满足的市场, 取决于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信心通过影响投资者对资产的估值,从而对投资者的决策和买卖行为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资产当前的价格和未来的收益。本项目结合经典金融学理论和行为金融学思想,剖析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决策和行为、资产定价三者间的相关性,研究投资者信心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理;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引入投资者信心因子,构建"投资者信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多视角解释投资者信心在资产价格的形成和决定中的作用,丰富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构建投资者信心测度指标,检验模型对资产收益和风险的定价效率、以及对市场异象的刻画能力,并对比分析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中投资者信心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与差异;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监管者规范市场和投资者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资本市场是一个自我期望满足的市场, 取决于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信心通过影响投资者对资产的估值,从而对投资者的决策和买卖行为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资产当前的价格和未来的收益。本项目:投资者信心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研究,按项目设立时的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经过项目组成员3年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项目立项时拟定的研究内容,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 在项目申请方面:结合项目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问题与形成的新观点,项目主持人在2011年又成功申请到另一个自然基金项目(异质信念、市场环境与资产定价,编号:71171170), 2012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项目(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价联动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编号:20120184110021)。这两个项目,既是本项目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项目研究内容的延伸。. 2. 在论文发表方面:我们以我国证券市场初期,国有企业为了激励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在企业上市时设置“职工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股权激励行为的有效性。虽然“股权、期权”激励行为在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公司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和手段,但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还是首次。因此,这一激励政策是否有效,既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应该回答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通过设置“职工股”,并未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就其原因,一方面与“职工股”的设置模式不适当等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职工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不足相关。因为一旦“职工股”在二级市场上解禁,所有的“职工股”持有者均将其手中的股票卖出,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公司在市场上的价值”。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尖的经济金融学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另外,围绕“资产定价”、“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相关话题,项目组成员在国内经济、管理类重要学术期刊,如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报,发表论文18篇,其中标注有项目编号的论文为16篇。形成工作论文近十篇,其中英文文章4篇。. 3. 在学生培养方面:在2010~2012年内,已毕业博士研究生一名(王鸿),并获得2011年四川省优秀研究生称号;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名,其中李杰、舒兰、范露萍三人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称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投资者情绪生成、传染机制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研究
异质投资者与资产定价
交叉上市、投资者情绪与资产定价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资本资产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