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罗丹明及羰基-罗丹明近红外荧光染料的构建及其生物应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77803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4.00
负责人:吕鑫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西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郭炜,李亚平,张洪星,任明皓,王林芳,杨真,袁霞
关键词:
分子探针与生物成像近红外荧光染料罗丹明羰基罗丹明分子探针
结项摘要

Fluorescent dyes that hav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in the near-infrared region (NIR) (650−900 nm) are highly attractive for biology-related imaging techniques due to the minimum photodamage to biological samples, improved tissue penetration depth, and reduced interference from the background autofluorescence of biomolecules. However, most of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IR dyes shows the disadvantages of low fluorescence quantum, poor potostability and low emission wavelength (﹤800nm). Aimed at constructing novel NIR Fluorescent dyes with excellent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started focusing on Carbonyl-Rhodamine and Carbonyl-Rhodamine dy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icle mainly present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A new method was explored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synthesis routes of C-Rhodamine dyes and novel C-Rhodamine fluorescent dye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to design fluorescent probes. (2) NIR dyes of Carbonyl-Rhodamine with absorbance and fluorescence wavelength over 800nm were developed deriving from C-Rhodamine dyes. (3) Based on the study of Carbonyl-Rhodamine dyes, platform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dyes with ratiometric character was developed and used to design fluorescent probes.

由于近红外光高的肌肉穿透性和低的光毒性以及近红外区域低的生物分子自荧光背景,近红外荧光染料是目前生物荧光传感领域首选的荧光染料。然而,大部分商业化近红外荧光染料的荧光量子收率较低、光稳定性较差,且发射波长一般低于800nm,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敏感性低、容易光漂白、光穿透能力弱的限制。本项目拟开发系列光物理性质优良的“碳-罗丹明”和“羰基-罗丹明”近红外荧光染料,并以该染料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系列近红外荧光探针,促进该染料在生物影像领域的应用。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简化了“碳-罗丹明”近红外染料的合成方法,设计了新的“碳-罗丹明”染料体系和探针体系;(2)创新性的提出激发和发射波长大于800nm 的“羰基-罗丹明”近红外染料体系,并初步得到光谱研究证实;(3)构建了螺环调控的“羰基-罗丹明”比率型荧光染料平台,为相关荧光探针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项目摘要

近红外荧光染料的激发与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区(650-900 nm),具有强的组织穿透性、低的生物组织损伤性以及能避免生物自荧光干扰,极大地提高荧光成像的准确度与灵敏度,因此在生物成像领域体现出独特的优势。然而,大部分商业化近红外荧光染料的荧光量子收率较低、光稳定性较差,且发射波长一般低于800nm,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敏感性低、容易光漂白、光穿透能力弱的限制。本项目以构建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大的摩尔消光系数、高稳定性以及具有近红外荧光的新型有机荧光染料为目标,并针对生物活性硫、活性氧及活性氮物质,开发生物兼容的高选择性有机荧光探针,在生物系统实现该系列物质的荧光传感和成像,为其生理病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影像工具。项目取得的研究结果包括:(1)以蒽酮为原料,开发出一种新的制备“碳-罗丹明”染料的方法,合成了系列性能优良的“碳-罗丹明”荧光染料,丰富了近红外荧光染料家族。(2)基于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提出了抑制荧光染料发生扭曲态电荷转移的新策略,这一策略可以将罗丹明类荧光染料的量子效率提高3倍以上,并对其他荧光染料具有普遍适用性,为高性能荧光探针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染料平台。(3)通过单原子改性,设计合成了具有超过800纳米发射波长的“羰基-罗丹明“染料,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证实了其在生物活体影像中的巨大潜力。(4)利用不同的荧光调控机制、开发了针对次氯酸、过氧化氢、单线态氧、过氧亚硝酰、谷胱甘肽的高选择性荧光探针,为相关生理病理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研究工具。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吕鑫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302114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673088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203013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9154510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21273177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60302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97313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新型硅基罗丹明近红外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研究

批准号:2120513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汪亭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新型罗丹明类近红外重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批准号:2117212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胡志强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通键能量转移的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染料平台构建及其生物应用研究

批准号:21807077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赵云
学科分类:B07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Si-罗丹明B的近红外纳米复合传感器研制

批准号:2177500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晓春
学科分类:B0403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