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硅基罗丹明近红外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20513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汪亭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柴晓云,戴蔚荃,黄生军,王保刚,刘翔
关键词:
生物成像罗丹明近红外探针
结项摘要

Design and synthesis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biological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 A new near-infrared fluorophore, spirolactonized Si-Rhodamine (SiR), will be prepared while retaining the other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rhodamine derivatives, such as 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excellent photostability and unique spirolactam ring-opening process accompanied by chromogenic and fluorogenic "turn-on" signals. SiR will act as a general and robust platform to construct a series of novel NIR fluorescent probes by coupling appropriate ligands on spirolactam ring. The Si-rhodamine-based NIR probes will be applied for sensing various analyte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utilizing the analyte-induced spirolactam ring-opening process. B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rhodamine-based probes, the distinction of spectral properties and binding abilities evoked by the substitution of silicon will be deeply studied. Furthermore, we expect that these probes would be applicable for monitoring analytes in living cells and organisms and provide new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for biological imaging.

设计合成近红外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样品的荧光分析成像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目在硅取代罗丹明分子骨架中引入内酯螺环,获得一种结构新颖的荧光分子,它既具有生物适用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罗丹明结构和性能上的诸多优点,如光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伴随颜色和荧光"关-开"变化的开环过程等。以此分子为设计平台,将适当的识别基团有机地连接到硅基罗丹明分子上,设计合成一类近红外荧光探针分子,并利用内酰胺螺环的诱导开环机理,实现分析物的选择性近红外识别传感,通过和参比罗丹明探针的比较,深入的研究硅取代对探针分子光谱性质和识别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实现活体细胞及组织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初步研究分析物在活体细胞及组织中的实时浓度和空间分布,为生物样品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项目摘要

设计合成新颖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及探针在化学生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题在硅取代罗丹明分子骨架中引入内酯螺环,获得一种结构新颖的荧光分子,它既具有生物适用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罗丹明结构和性能上的诸多优点,如光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伴随颜色和荧光“关-开”变化的开环过程等。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模块化设计,运用缩合反应合成含内酯螺环结构的硅基罗丹明染料的新方法,该方法突破了原有方法的诸多局限,具有很好的基团耐受力,可以方便高效的合成带有各种取代基的硅基罗丹明染料。以此染料为设计平台,将适当的识别基团有机地连接到硅基罗丹明分子上,设计合成一类近红外荧光探针分子,并利用内酰胺螺环的诱导开环机理,实现分析物(如一氧化氮、铜离子、氢离子等)的选择性近红外识别传感,通过和参比罗丹明探针的比较,深入的研究硅取代对探针分子光谱性质和识别性能的影响。在荧光识别的基础上,我们将探针应用于活体细胞及组织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初步研究分析物在活体细胞及组织中的实时浓度和空间分布,为生物样品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汪亭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新型罗丹明类近红外重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批准号:2117212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胡志强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近红外硅基p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批准号:2147508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双少敏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细胞器定位的气体信号分子双光子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研究

批准号:2160504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周礼义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具有近红外发射的新型次氯酸双光子比率荧光探针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性质研究

批准号:6160506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克印
学科分类:F05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