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7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116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1.00
负责人:周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吕雷,向萌,赵凤娣,支秀玲,孙勇,唐绍娴,简蓉蓉
关键词:
血管新生CD73双基因敲除基质金属蛋白酶斑块破裂
结项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最重要的始动环节。CD7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D73-/-小鼠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降低,CD73高表达可以促进MB-MDA-231细胞MMP2/9的活化及表达,因此设想 CD73可通过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MMPs分泌而导致斑块破裂。首先本课题将构建CD73和ApoE双基因敲除小鼠,建立CD73-/-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体内研究CD73对粥样斑块破裂、血管新生、MMPs、TIMPs分泌的影响;其次原代培养上述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观察CD73与血管新生、MMPs、TIMPs分泌的关系并探讨腺苷受体通路;最后利用蛋白组学及转录因子芯片技术研究CD73调控的未知蛋白。以期阐明CD7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为ACS提供新的防治途径。

项目摘要

CD73是由GPI锚定在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水解AMP生成腺苷。研究发现CD73基因敲除小鼠动脉新生内膜形成伴随巨噬细胞增多以及VCAM-1 表达增多,CD73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以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CD73还参与细胞中脂滴形成过程。提示CD73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发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鲜有报导。.本研究分三部分:.一、体内实验研究CD73在AS中的作用。培育CD73-/-ApoE-/-双敲小鼠,高脂喂养建立AS模型。结果显示,CD73-/-ApoE-/-小鼠体重、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ApoE-/-小鼠。CD73-/-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总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比例明显低于ApoE-/-小鼠。两组小鼠肝脏中的脂质代谢关键酶的基因水平变化显示,ApoE-/-CD73-/-小鼠的LCAT和CYP7A1 mRNA水平明显高于ApoE-/-小鼠,HL、PPARα、PPARγ、FDPS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ApoE-/-小鼠。.二、培养野生型和CD73-/-小鼠的原代肝细胞,探讨CD73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 CD73-/-小鼠原代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腺苷和CD73的特异性酶抑制剂(APCP)分别能升高和降低胞内胆固醇水平。.三、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CD73表达,观察CD73对HUASMC的炎症因子释放、迁移、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iRNA抑制CD73的表达,显著升高IL-8和MCP-1的mRNA水平。干扰CD73后细胞上清中的MCP-1水平显著升高。②siRNA使MMP-1mRNA水平显著升高。腺苷和APCP分别能够抑制和促进HUASMC的迁移。③siRNA使HUASMC的增殖能力下降。.综上得出以下结论:1.CD73与AS形成有关,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体内血脂水平升高;2.CD73可以提高小鼠原代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其作用机制与CD73产生的腺苷有关;3.CD73可以抑制HUASMC炎症因子释放和迁移能力,促进HUASMC的增殖能力。.本课题首次提出并探讨了CD73对原代肝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为CD73在AS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的研究为CD73作为AS防治的新靶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DOI:10.6052/1672⁃6553⁃2017⁃059
发表时间:2018
5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周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67294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10505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274009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37402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70493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60129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074025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47501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136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47306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7250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67302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170752
批准年份:1991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27165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0185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205008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0906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507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6013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7244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10408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284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47507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50300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471588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7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545027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20305012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7412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875073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9974004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27168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2041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内质网应激在PM2.5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批准号:8170318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安珍
学科分类:H30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生物钟基因clock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批准号:81070234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钱睿哲
学科分类:H0214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HuR在尼古丁促进内皮功能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7039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张文程
学科分类:H0214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病理学机制

批准号:30070316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韦立新
学科分类:H0205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