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ZnO-LED器件中Zn1-xMgxO/ZnO多量子阱结构这一重要课题,致力于解决从材料结构生长到研究量子阱的一系列重要的科学问题。首先,强调将Zn1-xMgxO/ZnO MQWs的结构设计、组份调节与生长工艺过程的实验优化相结合,实现符合器件要求的多量子阱周期结构的可控生长;深入研究各种界面的能带结构,揭示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物理过程,为在后续器件研制中实现界面能带匹配,实现有效的载流子注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在极性生长(沿c轴)的异质结构中,因自发极化和压电极化引起的内电场会对激子发光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调节结构参数,研究量子阱中的各种量子效应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内电场效应,本项目提出通过借助于离子注入、直接制备梯度薄膜结构,优化量子阱界面结构,提高激子发光效率;二是研究非极性薄膜量子阱结构,消除自发极化的影响,提高光学增益。本项目的完成,将为Zn-LED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研工作全面展开并按计划进行,在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研究计划,我们采用MBE生长方法,在蓝宝石以及Si基衬底表面上,采用多种缓冲层技术、高低温生长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多种周期结构、不同阱层厚度、不同Mg组分的Zn1-xMgxO/ZnO多量子阱结构,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极性多量子阱中量子约束Stark效应(QCSE)的作用范围;其次,深入研究了多量子阱中载流子的局域、驰豫、传输、复合等机理,阐明了多种激子发射的来源、机制及其能级与量子阱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实验测定了多种异质结界面能带结构,研究了组分变化对其带阶移动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实现界面能带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制备了多种非极性Zn1-xMgxO/ZnO多量子阱结构,在没有内电场效应的影响下,对比研究了其界面能带结构和发光行为; 其带阶变化明显不同,发光性能和量子限域效应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拓展开展了在非晶表面利用共掺杂效应,实现对ZnO基材料的生长取向和性能调控研究。这些工作促进了ZnO基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并部分拓展了ZnO材料的研究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非极性面ZnO/ZnCdO量子阱结构LED外延材料生长与器件制备研究
稀铋量子阱界面效应与能带结构的调制光谱研究
量子阱离子注入产生的新效应:能带剪裁和器件探索
用类量子阱结构改善长波长侧面辐射LED温度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