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内振荡(ISO)已被证明为短期气候(中期-月季)变化中的强信号源。但由于其物理过程(特别是在东亚季风区)还不甚清楚,在一些预报模式中还不能准确包含此过程,可能导致5-10天后预报准确率急剧下降。因而研究东亚季风区ISO物理过程及其影响机制是季风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东亚季风区已发现有两类ISO,即起源于西太平洋上空向西传播的ISO和经过或起源于青藏高原并向东传播的ISO。这两类ISO可能分别受西太平洋海气和青藏高原地气热力过程影响。两类ISO相互作用会造成中国夏季旱涝异常。.本项目主要目的是在研究东亚季风区上述两类ISO变化和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研究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向东传播的ISO的影响,由此进一步研究两类ISO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对中国夏季旱涝形成的可能影响,有助于对影响中国大陆的ISO物理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研究,并有助于短期气候预报的改进和促进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联合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不同海温背景下季节内振荡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进程影响研究
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移动异常的影响研究
东亚季风季节内振荡传播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