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室间隔缺损的全基因组关联及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57323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00
负责人:王晓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许晶,王蕾,顾海涛,张杨杨,徐骁晗,林苑,易晨龙,杨骏艺,马超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功能研究致病变异易感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结项摘要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is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 birth defect worldwide. More than 20% of all CHD consist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Our previo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identified 2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CHD in Han Chinese. However, the specific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VSD are still unknown. Moreover, causal variations and for VSD and their potential biological function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We have analys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nd VSD risk by using our existing genome-wide scan data and found that 5SNPs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ith VSD risk .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will first conduct a validation of the 5 SNPs in case-control study. For the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VSD, we will perform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analysis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causal variations and important genes for VSD. Furthermore, molecular biology assays will be implem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functions of these potential causal variants and important genes. The study results in this project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VSD and be used to screen high-risk populations, provide a new tool for early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中,室间隔缺损已超过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0%。本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中国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多个先心易感区域。然而,室间隔缺损特异的易感区域目前仍尚未可知,真正的致病变异及其生物学功能也有待鉴定。申请人前期已利用初筛芯片数据,对全基因组范围内遗传变异与室间隔缺损发生风险的关联性进行了单独分析,发现了5个显著相关的遗传变异。本研究将首先在人群中对上述5个遗传变异进行独立验证,发现显著相关的变异;继而在易感区域中开展连锁不平衡分析,挖掘潜在致病遗传变异,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其潜在功能;进一步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展开功能学研究,探讨致病变异在室间隔缺损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中国汉族人群室间隔缺损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同时,研究结果可用于先心高危人群筛查,对于疾病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中,室间隔缺损已超过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20%。本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中国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多个先心易感区域。然而,室间隔缺损特异的易感区域目前仍尚未可知,真正的致病变异及其生物学功能也有待鉴定 。基于前期先心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项目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后续的易感区域研究和功能注释,筛选出了与室间隔缺损亚型发病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发现rs76962945突变基因型可能通过调控MAF基因表达而影响室间隔缺损的发生。染色体16q12.1的遗传变异位点rs76962945可能成为探究汉族人群VSD易感性新的候选标记位点,这个新发现的易感位点能够增加人们对先心遗传贡献的认知,完善先心遗传易感图谱;这一结果亦可以为后期预测其子代的患病风险和筛查子代高危人群,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项目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扩大样本验证,发现rs1044598的变异等位基因与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有关,首次鉴定了COLVI基因多态性与室间隔缺损的关联,为了解COLVI基因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本课题组研究还发现miR-29c过表达能够抑制P1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及向心肌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涉及miR-29c对靶基因Akt3的调控,这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本项目资助累计已发表论文9篇,其中已发表SCI论文2篇,另投稿中SCI论文2篇。培养博士2人、硕士3人。项目资助经费57.0万元,支出46.55万元,各项各项支出与预算基本相符。剩余经费10.45万元,剩余经费计划用于本项目后续支出。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6
4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王晓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171848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71686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7344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371087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0123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171071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67202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01474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9371004
批准年份:1993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671108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0202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9871056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室间隔缺损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异常研究

批准号:8130013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晶
学科分类:H02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中国汉族人群增生性瘢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批准号:8127210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陈敏亮
学科分类:H170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批准号:8127004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马红霞
学科分类:H3010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批准号:8123002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林
学科分类:H1501
资助金额:27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