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激射在光显示、光电集成、光通讯乃至照明等领域有诱人的应用前景,一旦在实用化方面有所突破,将形成新型的发光器件。申请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硅基ZnO薄膜电抽运随机激射,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项目将从调控随机激射的两个必要因素(光散射和光增益)的角度考虑,首先从能带工程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合理能带结构的基于ZnO薄膜的发光器件,使之在尽可能小的注入电流下即可产生光增益;其次从调控光散射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第二相粒子和表面织构化等手段来增强ZnO薄膜的光散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随机激射阈值电流和增强光输出的目的。此外,通过优化硅基ZnO薄膜发光器件中势垒层(SiOx和MgxZn1-xO等薄膜)的组分和厚度以及引入空穴注入层,使载流子的输运更有利于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获得更大的电光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项目还提出将发光单元级联化,利用发光单元间的协同增强效应,达到增强随机激射的目的。
ZnO具有较高的激子束缚能(约60 meV)和折射率,与之相关的无序介质具有增益高和多重散射作用强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实现随机激射的理想材料。本项目利用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结构实现了ZnO电抽运随机激射,通过ZnO薄膜的材料改性和器件结构的改进等手段,增强了硅基ZnO薄膜发光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性能,并阐明了相关的物理机制。本项目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以掺入Zn2TiO4纳米颗粒的ZnO薄膜和表面织构化的ZnO薄膜为发光层的MIS器件均具有更低的随机激射阈值电流和更大的光输出功率。(2)研究了ZnO薄膜厚度对MIS器件随机激射性能的影响,发现当ZnO薄膜厚度在50 nm以下时,随着ZnO薄膜厚度的增加,器件的随机激射阈值电流升高。从光多重散射和光增益受ZnO薄膜厚度影响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3) 研究了双重SiO2/ZnO结构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研究发现:双重SiO2/ZnO结构器件比单重SiO2/ZnO结构器件的随机激射阈值电流更低,而且功率转换效率更高。(4)与以溅射法制备的ZnO薄膜为发光层的MIS器件相比,以水热法制备的小晶粒ZnO薄膜为发光层的MIS器件表现出更低的电抽运随机激射阈值电流,且在相同的电流下输出更大的光功率。(5)利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晶粒尺寸约为700 nm的大晶粒ZnO薄膜,以未经热处理的大晶粒ZnO薄膜为发光层的MIS器件比以溅射法制备的ZnO薄膜为发光层的MIS器件具有更低的电抽运随机激射阈值电流,但上述大晶粒ZnO薄膜一旦经过后续热处理,相应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的阈值电流反而增大了近10倍。(6)研究了具有高功函数的MoO3薄膜作为空穴注入层对基于ZnO薄膜的MIS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ZnO和SiO2绝缘层间引入厚度为5nm的MoO3薄膜时,MIS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的开启电压可降低至2.6 V,而且输出光功率提高了数倍。(7)研究了MgO绝缘层的厚度和热处理温度对基于ZnO薄膜的MIS器件的电抽运随机激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经700℃热处理、30 nm厚的MgO薄膜为绝缘层的MIS器件在电抽运随机激射性能最好。(8)在MgO和Au电极之间插入5nm厚的MoO3薄膜,可使器件的电抽运随随机激射阈值电流显著下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不同交易收费类型组合的电商平台 双边定价及影响研究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可见光范围内波长可调的电抽运硅基CdxZn1-xO薄膜随机激光
电抽运立方氮化硼晶体激射蓝紫光的研究
表面等离激元增强ZnO基器件紫外电致发光研究
硅氮氧发光薄膜三能级系统的光调制、光增益和光激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