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酸为酚酸类毒性物质并具有药理活性但药物代谢性质不明,我们发现,银杏酸GA2对大鼠原代肝细胞、HepG2细胞和MDCK细胞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毒性,且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本课题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银杏酸中含量最大的GA2和GA5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细胞、人源化MDR1、BCRP、OATP1B1、OCT1等转基因细胞、人源化重组CYPs、UGTs等药物代谢酶、RNA干扰、人源化重组核受体报告基因、原代肝细胞、微粒体和动物等体内外吸收代谢模型,从蛋白-细胞-生物体等多层次,理解银杏酸GA2和GA5的吸收和代谢机理,深入研究银杏酸GA2和GA5对药物代谢酶的可能调节机制,阐明涉及的主要转运体、主要代谢途径和主要代谢酶、代谢增毒及有毒代谢物的结构;揭示毒性成分代谢动力学规律,明确其组织分布,预测可能的毒性靶器官;为银杏酸的代谢毒理学研究、毒性发生和作用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根据
银杏主要用于治疗血液循环障碍。银杏酸(GA)广泛存在于银杏中,具有致过敏、遗传毒性。本课题综合应用体内外模型,深入研究GA在大鼠或人的吸收代谢机理,揭示其主要代谢途径和所涉及的主要代谢酶、代谢物结构、代谢动力学规律,明确其组织分布,探索可能的毒性机理。.1.GA的毒性主要是引起细胞坏死:GA对MDCK细胞毒性比MDCK-MDR1细胞的毒性大,给予P-gp抑制剂维拉帕时,其细胞中的积聚量显著增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实验表明,GA直接导致细胞坏死,将MDCK细胞阻滞在G1和 G2期,并且还能够降低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坏死。CYP酶的诱导剂β-萘黄酮和利福平能够降低GA的HepG2细胞和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存活率, 抑制剂α-萘黄酮和酮康唑能够增加GA的原代肝细胞存活率。.2.GA是P-gp和BCRP的底物:MDCK-MDR1和LLC-PK1-BCRP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A为外排转运体P-gp和BCRP的底物,提示口服生物利用度一般,难以透过血脑屏障。GA对P-gp有抑制作用。.3.GA由CYPs和UGTs介导发生代谢:化学抑制剂实验证明CYP1A和CYP3A、UGT1A7和UGT1A9是介导GA5大鼠肝代谢的主要酶亚型,发生羟基化和葡醛酸反应,发现8个代谢物,其中一个代谢物,在肝细胞、HepG2细胞和血浆中也存在,为GA细胞代谢毒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大鼠胆汁中发现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说明在体内存在GA的解毒途径或肝肠循环。 通过人肝微粒体中代谢研究发现,GA5与人肝微粒体的亲和力小于大鼠肝微粒体。在人肝微粒体和重组酶中,CYP3A4和2C8是介导GA5代谢的两种CYPs酶亚型,UGT1A6,1A9,2B15是介导GA5葡醛酸结合的主要亚型。GA5对CYP2C9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报告基因法显示,GA对CYP2B6没有诱导作用(<30%利福平诱导能力),不是NTCP的底物,而是NTCP的潜在抑制剂。.4.GA在大鼠体内的ADME:大鼠口服给药后,GA5吸收较快,生物利用度为19.5%,分布广泛,在肝脏和肾脏中浓度较高,并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粪便排泄是其主要的排泄途径。以提取物给药后,改变GA5和GA2的药动学参数,再给予P-gp和BCRP抑制剂CsA可以显著提高GA血药浓度。CsA还可通过抑制脑P-gp,增加GA在脑中的分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银杏细胞培养体系的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生物合成下游途径及其代谢调控机理研究
银杏酸灭螺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狼毒乙素和新狼毒素A在大鼠和人的代谢机理研究
白果在干燥过程中银杏酸脱除机理与品质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