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西藏拉萨和岗巴一些白垩系地层剖面中的孢粉化石。首先,对这些化石进行仔细的形态观察和系统分类,然后再对各样品进行化石的定量统计分析,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研究区内白垩纪孢粉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区系性质。根据综合地层对比确定各孢粉植物群的时代。根据孢粉组合纵向上的序列恢复重建研究区孢粉植物群在白垩纪的演化历程。最后,根据孢粉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探讨研究区在白垩纪期间的古生态、古地理及古气候特征,并进而将孢粉植物群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揭示特提斯两侧陆块植物区系之间的联系情况,探讨白垩纪不同时期印度板块可能所处的位置,为研究印度-劳亚板块碰撞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课题根据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对西藏拉萨、岗巴等地的白垩系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学研究。野外共计观测15条剖面或地层点,采集孢粉及其它古生物化石标本/样品数百件。通过综合地层分析和对比以及化石统计分析,对藏南特体斯喜玛拉雅沉积白垩系已基本建立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的孢粉组合序列,其中江孜包括2个组合、岗巴地区发育2个孢粉组合及3个亚组合,并将这些组合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孢粉组合进行了对比,探讨分析了古植被和古环境。雅鲁藏布江以北的欧亚板块白垩纪孢粉组合包括侏罗纪末-早白垩世2个组合和晚白垩世晚期2个组合,它们反映欧亚板块南缘在上述时期一直为干热气候所控制。课题发表论文6篇、会议论文6篇、硕士论文1篇,研究完成了各项既定主要任务,对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认识突破或新进展,达到了预定研究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拉萨-冈底斯地块白垩系孢粉植物群研究
西藏岗巴地区早白垩世菊石地层学: 潜在的全球阿普特阶/阿尔必阶界线
西藏拉萨河谷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及泥炭孢粉和植物残体记录研究
西藏拉萨地块白垩纪中期固着蛤生物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