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临床类型,且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稳定斑块是ACS的关键病理基础,但斑块"不稳定性"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2、4介导的炎症反应直接参与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等病理过程。课题组前期结果发现胰岛素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抑制TLR2、4表达,发挥抗炎作用。据此我们提出假设:胰岛素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TLR2、4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生成、抑制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本课题拟通过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模型以及离体诱导泡沫细胞形成,探讨胰岛素调控TLR2、4介导炎症反应对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具体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胰岛素对斑块"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为防治ACS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线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临床类型,且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稳定斑块是ACS的关键病理基础,但斑块"不稳定性"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2、4介导的炎症反应直接参与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等病理过程。课题组前期结果发现胰岛素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抑制TLR2、4表达,发挥抗炎作用。据此我们提出假设:胰岛素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TLR2、4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生成、抑制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本课题拟通过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模型以及离体诱导泡沫细胞形成,探讨胰岛素调控TLR2、4介导炎症反应对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具体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胰岛素对斑块"不稳定性"的抑制作用。我们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6分泌,减少泡沫细胞,降低脂质含量,最终使不稳定性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稳定。同时,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可以减少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使细胞内TLR4、MyD88、NF-κB、MMP9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然而,加入PI3K-AKT抑制剂wortmannin后,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表明胰岛素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从而减少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凋亡,最终使不稳定性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稳定。另外,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自噬在胰岛素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起着重要,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研究衣霉素引起的自噬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为下一步研究胰岛素对自噬水平的调节及机制奠定基础。我们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均表明小剂量衣霉素能减少斑块内脂质沉积,减少巨噬细胞凋亡及泡沫化,增加自噬标记蛋白Atg7表达水平及降低P62表达水平,最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临床防治ACS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零样本学习综述
Toll-like receptor-4 pathway as a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brain injurie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从益气活血中药调控TLR4介导炎症反应对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研究益气活血配伍的抗炎机制
TLR2/4在MSC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NLRP3炎症小体促进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参与AS斑块不稳定性的机制研究
新趋化因子PSMP介导的炎症反应对GVHD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