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政策制定中,多元利益的表达和参与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与共赢机制,在利益表达和参与之后,各方意见往往难以协调和收敛,有时反而激化矛盾。这种后果使一些政府部门对公共参与的成效产生怀疑,和谐社会的政策制定及有效的公共参与面临严峻挑战。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缺乏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利益协调与共赢的理论与方法。本项目试图初步建立多元利益协调共赢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内容包括:多元利益的"博弈-协商"共赢过程,利益共赢的若干模式及模式选择权变模型,支撑性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所提出理论方法的实践检验。项目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具有首创性,多学科多视角交叉特色突出,在"博弈-协商"过程和共赢模式上都有明显创新,提出的协商引导方法和创造性共赢技术也将丰富现有研究。本研究可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成果对于改善我国的政策制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进展包括:.(1)提出并系统建立了政策制定中多元利益共赢方法论,包括:深入研究了利益协调与共赢概念及理念,明确了多元利益协调与共赢过程,就共赢机制、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研究。.(2)开拓性地研究了中国的公共冲突,推进了冲突解决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推动了关于冲突和协作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推进国内公共冲突解决的学科发展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在面向利益分析的政策研究方法方面做出了重要开拓。(4)把多元利益共赢方法论应用到参与式规划、行政立法以及教学模拟等领域。.基金成果超过了预定目标。成果包括:专著1部(本基金资助其中4章内容);主编SSCI国际期刊专辑1部(共8篇论文、2篇案例研究);主编国内CSSCI期刊专栏1个(共3篇文章);主编国内论文集1本;论文12篇,包括3篇SSCI检索的国际期刊文章(含1篇社论),另有1篇SSCI检索的国际期刊文章处于再审过程中,4篇国内CSSCI期刊文章,4篇国内会议文章;依托基金项目,培养了6名研究生。.我们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包括赴美访问1年,在美国做报告4场,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访问并交流4人次。SSCI国际期刊专辑、中国行政管理专栏、主办两次会议等,标志着本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价值链中的企业共赢商业模式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基于多元混合动机的流域水资源配置冲突利益共容机制研究
基础学科政策制定的系统化方法及实证研究
动态交互式政策实验方法对改进公共政策制定效果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