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将利用中国的专利数据,检验从1985-2009年间地理距离对我国校企合作的影响,从而研究我国的大学向企业通过正式合作渠道转移知识是否会受到地理距离的制约,并分别从制度主义、社会网络、信息粘滞和产业集群的视角解析在什么情况下这种地理距离带来的制约会被削弱。 结合对合作申请专利的大学教授及企业研发人员的访谈,本研究将帮助我们在组织层面上理解我国校企联系和知识转移的地理维度。鉴于此类研究的理论多源于西方国家,中国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经济体制将为现有理论注入新的制度元素。校企联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其地理维度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认识,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项研究对1985-2004高校和企业合作申请专利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检验了地理距离对我国校企合作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发现是,地理距离的确对校企合作有负面影响,但来自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效应可以抵消地理距离带来的负面效应。之前合作带来的社会邻近效应和大学的声望也有助于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科学意义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横向制度邻近效应和纵向制度邻近效应的概念,探讨了部委和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影响,有很强的理论创新。2)通过巧妙的研究设计,为校企合作中多个维度的邻近效应找到了对应的测量方法,使得对这些邻近效应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特别是像组织邻近、制度邻近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往研究或不予讨论,或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分析和猜想。本研究通过检验高校和企业是否隶属于同一部委、同一地方政府来加以操作化,将其纳入本文的经验研究之中。这一创新完全可以应用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去,有望产生一定影响。3)通过对专利数据的分析,系统检验了地理邻近及其与其它维度邻近的交互效应对校企合作的影响,克服了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维度的研究,展示了更全面的分析结果。研究成果被科技政策领域的顶级杂志Research Policy接受,网络版已经发布http://dx.doi.org/10.1016/j.respol.2012.05.012。.专利分析是在宏观层面上检验地理距离对校企合作的影响,优点是数据比较全面,缺点是不了解校企合作的细节,定量分析的一些结论也很难解释。因此2010年秋季申请了清华大学的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项目,吸引了5个本科生来对清华大学的老师做访谈和问卷调查,从大学的角度探讨校企距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最近又开展了对具体技术转移项目的实地跟踪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在微观层面上获得校企双方对知识转移的看法,从而能更深入地探讨校企距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相关成果为: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技术转移专家John Walsh教授合写一篇题为“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体系概述”的综述论文,已在《科学学研究》发表。利用东京大学技术创新管理系元桥一之教授委托对清华科技园的调查数据,运用本课题关注的地理距离视角研究校企距离对公司的影响,撰写论文一篇“与大学为邻能否提高创新能力—以清华科技园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制度距离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
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及其对策研究
非工作上网行为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及组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