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两亲分子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090306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王冬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义恒,于莹,龙梦秋
关键词:
可控性两亲分子自组装粗粒化分子动力学
结项摘要

在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推动下的分子聚集和组装是当前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自组装技术在推广应用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组装体的结构和性质要具备一定的可控性。近年两亲分子自组装的可控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实验上设计和合成了带有特殊功能基团的两亲性分子,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成功地实现了对聚集体形貌和性质的调控。本项目研究拟结合可控两亲分子自组装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发展准确而高效的粗粒化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聚集体的结构和分子聚集的动力学过程,揭示分子组装的调控机理,从而为设计新型的构建基元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分子组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组装体的结构要有一定的可控性。实验上通过改变构筑基元的结构和外界环境来实现对组装过程和组装体结构的调控,因此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分子组装的调控机理必不可少。. 我们结合两亲性分子可控自组装实验取得的最新进展,针对由含光敏基团偶氮苯的两亲性分子AzoC10和外壁亲水空腔疏水的环糊精构成的光控可逆自组装体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研究了分子组装的过程。首先,我们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偶氮苯的两亲性分子AzoC10和环糊精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我们发现,由于疏水相互作用,反式和顺式偶氮苯都能进入疏水的环糊精空腔,取代空腔里的高能水分子。反式偶氮苯在环糊精空腔内有固定的结合位点,能形成稳定的包合物。顺式偶氮苯体积较大,只有一个苯环可以进入环糊精空腔内,另一个苯环暴露在水溶液中,而且形成的包合物不稳定。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偶氮苯的光异构化对AzoC10和环糊精构成的光控可逆分子组装的调控机理:在紫外光照射下,偶氮苯从反式变为顺式,部分暴露在水溶液中,AzoC10和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有两亲性,在水溶液中组装成胶束或囊泡;在可见光照射下,偶氮苯又从顺式变为反式,完全进入环糊精空腔,因环糊精外壁亲水使包合物失去两亲性而解组装。. 其次,我们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组装和解组装过程。我们发现, AzoC10分子在微秒时间尺度上可以组装成大小不一的胶束,在低浓度时,无论顺式还是反式AzoC10都组装成球状胶束,而在高浓度时,较大的胶束形状有区别:顺式分子形成盘状胶束,反式分子形成蠕虫状胶束。我们的结果显示,粗粒化分子动力学可用于研究可控的分子组装,这是之前没人尝试过的,也是耗散粒子动力学无法做到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是分子组装的核心驱动力。最后,我们针对实验新合成的一类杂原子桥连杯芳烃大环化合物,采用能处理弱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密度泛函,研究杯芳烃和卤素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阴离子-Pi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协同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人工合成的杂原子桥连杯芳烃大环分子和氯离子以及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并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变得更弱。因为离子一般存在于水溶液中,所以杯芳烃不适用于离子识别,但可用于离子传输。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2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3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4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王冬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57168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16801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6802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368001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0530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0219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157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601023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768005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10301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0901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373112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60038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7184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67312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60308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900026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27312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非手性蒽-吡啶两亲性分子的超分子手性组装

批准号:2160408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胡君
学科分类:B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发展可控分子组装新方法——催组装 (一)

批准号:91227111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曹晓宇
学科分类:B03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两亲分子自组装的多重刺激响应性纳米结构

批准号:2157316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董金凤
学科分类:B0204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DNA-树状两亲分子的制备以及组装响应性研究

批准号:2110303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孙亚伟
学科分类:B02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