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能够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伪狂犬病,猪为其自然宿主。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蛋白UL54为PRV三个早期基因表达产物之一,前期研究表明UL54定位于细胞核中,但其准确定位以及定位机制、转运机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项目拟采用病毒感染和构建UL54与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来确定UL54在活细胞内的准确定位;构建UL54的缺失及定点突变体来鉴定UL54的核定位信号(NLS)和核输出信号(NES);分别通过麦胚凝集素/Ran-GTP突变体抑制实验和leptomycin B药物处理抑制实验,初步探讨该蛋白的核定位及核输出的转运机制;进一步构建NLS和NES缺失病毒,研究UL54的核定位及核输出信号在病毒复制中的作用,从而为阐明UL54的在感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能够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伪狂犬病,猪为其自然宿主。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蛋白UL54为PRV三个早期基因表达产物之一,前期研究表明UL54定位于细胞核中,并且含有一个可以结合RNA的RGG基序,但其准确的亚细胞定位信号、定位机制、转运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项目发现UL54在单独转染以及感染的细胞内主要定位于核仁。通过构建UL54的缺失及定点突变体鉴定出了UL54的核定位信号(NLS, 61RQRRR65)以及核仁定位信号(NoLS, 45RRRRGGRGGRAAR57);异源核融合实验证实了UL54是一种核质穿梭蛋白; Ran-GTP 显性负突变体、Leptomycin B处理以及免疫共沉淀等实验表明该蛋白通过TAP/NXF1而非CRM1依赖的核输出途径及依赖于Ran的核输入转运机制进行核质转运;通过构建NLS以及NoLS的单缺失和双缺失重组病毒,证实了UL54的核输入在病毒复制、增殖和调控病毒基因的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为阐明UL54在病毒感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伪狂犬病毒核输出复合体摄取核衣壳的作用机制研究
伪狂犬病毒晚期蛋白UL31亚细胞定位信号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I型牛疱疹病毒蛋白BICP27核及核仁定位信号的确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伪狂犬病毒VP22蛋白转导功能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