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在以往单一研究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的基础上,利用本室先期建立的辽宁庄河、沈阳胃癌高、低发区生物标本库,严格按照符合生物学原理的分层研究原则,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居住地区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PCR-RFLP、基因测序、real-time PCR、RT-PCR、Western Blot、ELISA、细菌培养、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PGC基因多态性-H.Pylori感染的交互效应,期望阐明PGC多态性在H.Pylori感染的条件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期望阐明在胃癌发生过程中PGC基因多态性-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效应标志"并将其应用于胃癌高风险个体识别,为胃癌早诊提供新思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胃癌高危个体化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不同司天、在泉时段五省市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规律研究
下调SNHG16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的影响
水文水力学模型及其在洪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TLR4和IL-12/IFN-γ的基因多态乃至单倍型与胃癌高风险个体识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Mucin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H.pylori相关胃癌差异miRNAs对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