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是新医改惠民利民的直接体现,护理质量管理对护士行为和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前期工作与研究发现,护理质量环节间存在内部影响机制,而护理质量指标零乱重复、不敏感,评价缺少科学性和公平性。本研究以系统论和质量评价三环节理论为指导,基于大量实践数据和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护理质量结构-过程-结果间影响机制的假设模型,分析论证影响护理质量的贡献因子及表达指标;参考五大筛选原则,结合主、客观法确立关键指标群;同时对指标的量化和测评量表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多种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集结研究。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建立数据体系,验证指标信效度、评价模型的适应性,基于统计技术系统揭示护理质量环节间的影响机制。从机制和评价的内、外角度解决中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瓶颈问题,为护理质量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为相关卫生政策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性建议和理论依据。
前期工作与研究发现,护理质量环节间存在内部影响机制,而护理质量指标零乱重复、不敏感,评价缺少科学性和公平性。基于此,本项目以系统论和质量评价三环节理论为指导,以“实证医院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构建二、三级医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海市护理质量关键指标体系”为切入口,以“临床医生、护理专家、护理人员及住院患者”为目标人群,以 “质性访谈-Delphi函询-信效度测评-实证研究”为研究主线,开展本项目研究工作。. 最终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①形成了以患者为基础的护理结果质量评价体系并初步掌握了影响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②形成了包括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8项的二、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③参考五大筛选原则 ,遴选出了13项护理质量关键性指标,并植入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平台;④同时形成了两项高危患者风险评估量表——“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评估表”与“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伴随性感染风险评估表”;⑤搭建了“上报-分析-反馈-咨询”为一体的套餐式的“上海市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这些理顺了护理结构-过程-结局指标之间的相关作用路径与影响机制;同时可量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平台的有效衔接,实现跨区域、跨单位之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比较与趋势分析,有效识别医院护理质控靶点,找准护理质量改进方向,解决中国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瓶颈问题,为相关卫生政策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性建议和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上海市护理质量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的优势,上述研究成果部分已经在上海市各大医院及我院部分集团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与推广运用。在研究期间,培养了9名硕士研究生与2名博士研究生,在国内科技核心期刊《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专利15项;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1部;荣获科研奖项5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
宁夏社区访视护理现状与访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护理质量评价模型与影响机制研究
医院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