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防治心肌梗死的关键。新近,本课题组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可高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及APOE缺陷小鼠动脉粥样斑块内,并参与巨噬细胞活化、RAS系统通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调控过程;据此,我们分析EMMPRIN可多途径影响易损斑块的稳定性,能够作为易损斑块检测和治疗的新靶标,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无报道。本项目以上述研究进展为基础,拟通过分析EMMPRIN与多型临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为先导;继而采用EMMPRIN单克隆抗体和RNAi法处理APOE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析其斑块稳定性的变化;最后以体外实验从巨噬-泡沫细胞演化、多种活性细胞MMPs表达及炎症通路调控三方面探讨EMMPRIN稳定易损斑块的机制。力求深入揭示EMMPRIN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可望为EMMPRIN靶向稳定易损斑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尽早识别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关键,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EMMPRIN与易损斑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1. 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类型与EMMPRIN之间密切相关:对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EMMPRIN、GPⅥ表达,ELISA法检测血中uPA、P-选择素浓度,结果发现冠心病组EMMPRIN、GPⅥ表达和uPA、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P<O.05);血小板表面EMMPRIN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关系密切,冠心病组血小板表面 EMMPRIN、GPⅥ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升高更明显(P<0.05);软斑块、纤维斑块组较钙化斑块组升高,软斑块组又较纤维斑块组明显升高(P<0.05)。2.在体动物实验发现EMMPRIN与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相关:培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观察主动脉斑块的变化,运用WB检测主动脉内EMMPRIN蛋白表达,显示EMMPRIN在apoE缺陷小鼠高脂喂养8周左右与动脉粥样硬化同步升高;在高脂喂养同时+EMMPRIN单克隆抗体干预,小鼠主动脉EMMPRIN的蛋白表达下降,同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明显减轻,血脂沉积减少,动脉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减少,而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胶原含量增加,使斑块趋于稳定;同时发现,EMMPRIN单克隆抗体降低了apoE-/-小鼠血清中IL-6、MCP-1的含量。3.离体细胞实验发现抑制EMMPRIN和过表达EMMPRIN可影响Akt/mTOR通路的活化:制备腺病毒,导入EMMPRIN,培养巨噬细胞并对其进行转染,发现抑制EMMPRIN的表达后,Akt,mTOR磷酸化明显受到抑制;过表达EMMPRIN后,Akt,mTOR磷酸化增强。ox-LDL刺激巨噬细胞,EMMPRIN,PEG2,COX-2在12小时达高峰。使用阿托伐他汀,COX-2阻断剂,PEG2等干预,显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oxLDL刺激引起的EMMPRIN,PEG2,COX-2的增高,而PEG2和COX-2阻断剂则可逆转阿托伐他汀的这一作用。.本课题揭示了EMMPRIN 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分子,EMMPRIN可能成为动脉硬化易损斑块防治的靶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PTRF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PPARs在稳定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microRNA-146a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NonO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