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和重金属铜复合作用的鱼类积累与发育毒性及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0154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王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邱娟,杨超,宋辛辛,吕晓蓉,索江瑞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重金属复合毒性生物积累毒性标志物
结项摘要

As two kinds of widely concerned pollutants, microcystins and heavy metals copper have shown great harm to ecologic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They are coexisted i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eutrophic lakes, rivers, especially in the water body which used copper algicid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their combined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 is likely to change their own bioavailability and ecotoxicity.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ir single toxicity, and the combined 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compound pollution is still not clear. Hence, in this research, we chose plan to investigate the single and joint toxicity and mechanisms of copper and microcystin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wi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xposure experiments, based on our previously studies. The research will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oxicity of copper and microcystins from their bioaccumulation, which affected by complexation and transmembrane genes expression of polltants. Moreover, research will als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oxicity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ir mixture from histopathology, enzyme activity, oxidative stress, DNA damage, and apoptosis, and screening the biomarkers to evaluate the joint toxicity. This research will deepe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research of important pollutants in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algae-bloom water bodie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early-warning and risk evaluation of their compound pollution in algae-bloom water bodies, but also benefi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微囊藻毒素与重金属铜是当前广受关注的两类环境污染物,对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它们广泛共存于蓝藻水华发生的湖泊、河流等水域中(尤其是使用含铜杀藻剂的水域),其复合作用可能会对它们各自的生物有效性与毒性产生显著影响;而目前有关它们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还鲜有研究,其联合毒性与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针对这一问题,在前期基础上,拟开展微囊藻毒素与铜复合作用对鱼胚发育的亚急性毒性与幼鱼生长的慢性毒性研究,并揭示其机制。研究从二者的络合作用、跨膜基因等驱动的污染物生物积累方面来揭示其复合毒性产生的过程与基础;从组织病理、酶活、氧化应激、DNA损伤与细胞凋亡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其对鱼类的复合效应与内在机理,并筛选单一及复合条件下的生物标志物,评价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能深入解析微囊藻毒素与铜的生物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两类污染物的生物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项目摘要

微囊藻毒素(MCs)与重金属铜是当前广受关注的两类环境污染物,对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它们广泛共存于蓝藻水华发生的湖泊、河流等水域中(尤其是使用含铜杀藻剂的水域),其复合作用可能会对它们各自的生物有效性与毒性产生显著影响;而目前有关它们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还鲜有研究,其联合毒性与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开展了我国湖泊主要水体MCs和重金属分布与污染特征的文献总结分析,进而开展了微囊藻毒素与铜复合作用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与致毒机制研究;为了使研究工作更具系统性,项目还探讨了两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对苦草的毒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已有的数据分析表明,MCs与重金属Cu复合污染广泛存在,其在我国湖泊中的浓度分别为0.05~2.39 μg/L和0.02~10.2 μg/L。(2) MCLR与Cu离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72h-LC50分别为2.79mg/L和3.23mg/L;在环境浓度的MCLR与Cu离子(低于60 μg/L)的复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强烈的协同毒性作用。这种协同毒性作用是由于它们交互作用促进了毒物各自生物积累,进而引起氧化应激效应;在水生植物苦草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3)MCLR与Cu交互作用能显著诱导有机阴离子多肽转运蛋白家族 OATPs基因表达 (如Oatp1d1 和 oatp2b1)和金属铜离子转运基因表达 (如 ctr1 和 atp7a),从而促进了MCLR和Cu在生物体内的积累。(4)长期低剂量的MCLR与Cu离子复合暴露,对斑马鱼的影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暴露32 d以内),6 μg/L MCLR + 30 μg/L Cu联合暴露显著增加了幼鱼的死亡率和抑制个体生长,表现为协同效应;但后期存活下来的鱼表现出兴奋生长特性,其抗氧化系统酶学特征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转录组学分析发现,1 μg/L MCLR暴露主要影响光转导、离子跨膜转运等过程,5 μg/L Cu主要影响氧气运输、代谢和细胞排毒过程,它们联合作用影响了离子跨膜过程和神经系统;而6 μg/L MCLR + 30μg/L Cu更能引起生殖细胞的发育,从而产生生殖毒性。本研究系统揭示了MCLR-Cu在生物体内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毒性机制,对于正确评估有毒蓝藻水华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王智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70033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402006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7318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60409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10203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0107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070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0605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07194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0010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97217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27307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773181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87221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40224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87203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50318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300041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7201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203030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905072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9209090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334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07704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7233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01294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90500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87508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0672137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8780056
批准年份:1987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6157103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7252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8970764
批准年份:1989
资助金额: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170776
批准年份:1991
资助金额:3.6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27229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0006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873223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U181011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7289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272954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甲状腺机能的干扰作用及其机制

批准号:30970529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李大鹏
学科分类:C03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典型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的联合胚胎发育毒性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4160154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国晓春
学科分类:D07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微囊藻毒素持续性作用对斑马鱼性腺发育的毒性影响及其机制

批准号:31100378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莉
学科分类:C03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微囊藻毒素对微囊藻群体越冬和复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批准号:3127050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肖邦定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8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