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policy is one of the key economic policies for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ough it is controversial. The hot debate by Lin Yifu and Zhang Weiying last year was the climax of all kinds. The answer is crucial for where china’s economy is going, and it has to be solved. This project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ather than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normal debating criteria, to launch an empirical research. Three elements are considered, stimulated policy versus restrained policy, ownership, policy instruments mixs, to study how selective policies affe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under various controlled variables. These three elements are used to be neglected, or at the center of controversy, or at the core of the industrial policies, yet the existing research outcome is not satisfactory. We integrate all the three elements into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iming to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for these polices and enrich their theoretical system. We then investigate automobile industry, whose industrial policy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and most typical in china, to provide a good case for this debate.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supplied.
产业政策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其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争议在去年末林毅夫和张维营那场著名辩论中达到顶峰,此问题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至关重要,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本研究不从惯常的资源配置效率原则出发,而是从技术创新绩效出发,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实证分析——激励及抑制政策对比、所有制差异、政策工具组合,研究选择性产业政策在不同控制变量作用下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绩效。这三个研究视角过去要么被忽视,要么处于产业政策的争议漩涡,要么属于产业政策的内核,现有研究均有很大不足。本研究将这些主题整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中,将可以更好地从技术创新绩效角度理解选择性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弥补现有理论体系的不足。随后选择汽车产业政策这一最具代表性、也最受争议的产业政策进行实证分析,为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一份有说服力的注解。本研究可为林张之争提供新视角,并为选择性产业政策提供政策建议。
本项目在系统梳理产业政策理论和创新理论的演进脉络和研究前沿热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产业政策相关文件的充分解读,将中国目前阶段实行的产业政策细分为激励型政策和抑制型政策,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中国产业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及作用路径展开了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的异质性。此外,本项目还基于产业政策工具视角考察了不同政策工具组合以及其他企业或环境变量与政策工具的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五年规划”中的激励型政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而且可以延长企业的创新生存时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激励型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激励型政策可以同时提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②“去产能”这一抑制型政策亦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其原因在于,“去产能”政策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研发资金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进;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显示,“去产能”政策亦可以同时提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③财政补贴和市场准入、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这两种政策工具组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单一的政策工具实施相比,更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的国有属性对财政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而对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的创新效应无影响;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对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创新具有显著地正向调节效应,而对市场准入的创新效应无影响。.综上,本项目从不同的产业政策视角考察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为中国产业政策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一系列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现阶段与产业政策及技术创新相关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中国政府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推行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资本误置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理论机理与经验证据
中国通信企业技术创新有效途径的研究
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实证识别与中国经验
中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有效性及协调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