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该炎症状态及脂肪因子紊乱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因副作用少而为临床首选。传统治法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为主,近年来在病机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但治则治法研究明显滞后。.本项目拟利用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以六君子汤+苍术为基础方,分别加入清胃泻热、活血化瘀等常用配伍、以及常用配伍治法的两两配伍进行干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瘦素、脂联素等代谢相关因子,MAPK、核因子-κB等炎症相关因子,PAI-1等血管或凝血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这些因子在脂肪组织中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浓度,从基因、蛋白、内分泌三个方面,观察不同配伍方药对脂肪因子的影响;利用两因素析因分析法分析不同治法配伍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期阐明肥胖治疗的配伍规律,发展治则治法理论,为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指导。
结果 ⑴营养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脂肪因子表达紊乱。MAPK(P38)、NF-κB(P65)、Leptin、Resistin、PAI-1上表达,Adiponectin降低。.⑵六君子汤+苍术及其配伍方有一定调节作用。①各组对MAPK的调节作用不一致。清胃组、补肾组呈进一步升高,但清胃补肾配伍组呈显著的下调作用;通腑组未见下调作用但通腑药的各配伍组显著下调。表明这些配伍之间存在强交互作用。②各治疗组对NF-κB均有明显下调节作用,其中尤以活血清胃、行气清胃最佳,行气通腑、活血补肾、通腑补肾也有显著作用。但是内脏脂肪中仅清胃补肾组显著下降,其他各组多进一步升高。对皮下脂肪也仅清胃组、补肾组下降,其他各组多升高或差异不显著。③除清胃组和行气组外,各中药治疗组Adiponectin上表达,以活血组、补肾组、通腑补肾,活血通腑显著,活血药物、补肾药物的各配伍组的上表达作用均比较显著。④部分配伍组可下调Leptin的表达。就血清浓度而言,以清胃补肾组最佳,活血补肾、活血通腑、通腑补肾效果也非常显著;清胃组、通腑组无显著调节作用,但清胃通腑组下调作用显著,表明二者可能存在强交互作用。而对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而言,则通腑、行气清胃、行气补肾、活血通腑作用显著。⑤行气组及其配伍各组显著下调PAI-1表达,清胃补肾组也有一定作用,其他各组调节作用多不显著。⑥模型组大鼠IL-6下降,与既往及多数研究结果不一致,结合各治疗组IL-6检测结果均升高,应是实验过程中操作意外所致;模型组Resistin有下降趋势,但是各配伍组呈显著下降,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结论 六君子汤+苍术具有调节营养性肥胖大鼠脂肪因子表达的作用,各常用配伍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以通腑补肾、活血补肾、活血通腑效果最佳;分析不同配伍的交互作用,优化配伍组合,对于提高疗效及新药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不同脂肪酸对脂肪细胞中脂滴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不同治法方药对脂肪肝肝组织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的研究
针刺不同穴位影响肥胖大鼠下丘脑GS活动及AMPK表达的研究
氯原酸对OLETF大鼠Adiponectin, Visfatin和Vaspin脂肪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