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流媒体技术的两项关键支撑,普通用户的互联网接入带宽正从数百Kbps上升到数十Mbps,计算机信源编码技术正处在从低分辨率第1代向高清第2代过渡的关键时刻,这对当前P2P流媒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外在高质量P2P流媒体服务方面已经有了成形的系统,国内也有多家公司经营P2P流媒体业务,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能有效支撑高质量P2P流媒体服务的关键技术。本课题针对高互联带宽、高效率编码对P2P流媒体服务质量提出的高要求,明确高质量P2P流媒体系统所涉及的关键属性,确定为支持这些属性应达到的研究目标,规划为达到这些研究目标所必需的研究内容:自适应视频编码、可调播放质量、高播放连续度、降低流式时延、优化拓扑结构、利益均衡博弈等。通过对理论和技术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希望为国内高质量P2P流媒体服务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以基础平台的分布化与网络化为目标,针对节点要低耗自组、网络要异构互联、资源要分布整合、服务要高效可用等关键问题,研制出相应的新一代分布式网络的新技术。本项目既涉及到P2P网络计算的一些基础方法和技术,又关系到目前已涌现出来的分布式网络的新形态,例如传感器网络、数据中心网络等。..在对等网络方面,研究了流媒体的实时播放问题,从理论上得出其最优性能,并提出了有效的多源切换算法,使用交替传输方法,得到近乎最优的性能。有关成果发表在IEEE TPDS和JPDC上。..我们进一步将P2P网络的思想推广到无线网络、数据中心网络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以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国际一流刊物或一流会议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本人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47篇,其中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44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如IEEE TC, IEEE TPDS, IEEE TWC, JPDC等)和国际主流会议(ICNP、INFOCOM, ICDCS、IPDPS、ICPP、ICC等)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10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Google Scholar引用7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580余次。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近年来已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转变到组织国际学术交流,例如从程序委员到程序主席及特邀讲者的角色转移。同时在国内学术界,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例如多次应邀为CCF学科前沿班做报告,已连续2年为CCF撰写年度技术报告,并获得CCF优秀评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高质量自适应P2P流媒体直播服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P2P流媒体点播服务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3D流媒体的有效传输和集群服务技术研究
移动P2P流媒体中带QoS保障的契约激励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