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呈不连续的岛屿状分布, 由于地理隔离和生境的异质性, 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体现了大的多样性,富含地区特有种。这些地理上隔离的森林片断物种之间有密切亲缘关系, 在种类组成上显示对偶性分布。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具有热带亲缘, 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地的气候条件却是暖温带至温带,这种植被特征与其气候条件的不匹配具有特别的生物地理意义。通过调查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组成与分布,研究其种类组成的对偶性及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探讨其植物多样性的起源与维持机制。通过对其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探讨它们生物地理格局的形成与这些地区近代的地形迅速抬升、地理演化的关系,为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立等提供重要资料。
课题按研究计划正常执行, 各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均已完成和达到。该项目撰写和发表了10篇有关研究论文, 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篇, 国外SCI论文6篇(SCI影响因子合计16.439),出版专著一部。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 系统研究了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生物地理、及种类对偶性; (2) 提出随着喜马拉雅的隆升、印度支那地质板块向东南亚的逃逸,导致了云南植物区系发生了生物地理分异;(3) 发现在云南南部与东南部之间可能存在一条历史生物地理线,命名为“华线”;(4) 提出了22º30′N是生物地理上的中国热带北界;(5) 发现和发表了41个植物新种,3个新亚种和3个新变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根茎型附生蕨类植物克隆整合特性及其生态功能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的生物固氮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云南草莓属植物的微生物组生物地理特征研究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