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隙动态循环是森林循环的理论基础,自然干扰是林隙发生、发展的动力。林隙的年龄、大小、形成方式和形成木特征是描述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多由双形成木形成,林隙形成速率为751年,扩展林隙面积多为400~500m(2),冠空隙多为200~250m(2)。更新乔木、灌木树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和21%。林隙年龄与郁闭度和面积呈负相关,林隙年龄与树种出现频度很相关,年龄小于25年时,二者正相关,25~40年时,二者呈负相关,林隙年龄大于40年时,树种出现频度趋于稳定。早春植物的密度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随林隙年龄的增大而减少。林隙加大了个体生态位重叠较小的树种间的种间竟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天然阔叶红松林林隙结构、动态与生态机理的研究
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凋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和他感作用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与藤本植物有关的林隙动态规律研究
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种子及幼苗库动态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