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财政支出和服务提供方面的不平等程度日益扩大,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威胁因素。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政府级次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建立理想的转移支付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财政均等理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视角。本项目研究从探讨财政差异的成因入手,运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及其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进行考察和经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转移支付体制设计中各项要素的选择及权重加以确定和估测。本项目克服了以往研究仅关注转移支付的效应,不考虑财政差异成因的做法,相对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地区间公共服务的成本和需求要素,避免了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过程中地方政府施加的政治影响以及中央政府在确定转移支付形式和数量上的主观随意性,为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更具启发性的思路。
本项目研究在充分考察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财政差异的成因,考察了中国政府间财力差距以及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比较了横向公平均等化和财政能力均等化两种模式的异同。在明确转移支付均等化机制作用机理和归纳中国财政分权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课题组对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的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区财政能力和支出需求的度量指标进行了探索。本项目克服了以往研究仅关注转移支付的效应,不考虑财政差异成因的做法,避免了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过程中地方政府施加的政治影响以及中央政府在确定转移支付形式和数量上的主观随意性,为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更具启发性的思路。.项目研究期间,负责人出版专著2部,其中1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全额资助,入选《高校社科文库》,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部获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技专著出版基金全额资助,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问题研究》、《中国税务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全部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其中,CSSCI收录12篇,EI检索1篇。先后组织和参加国内、国际研讨会10余次,并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中美富布莱特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立项课题、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课题13项。.项目负责人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被评为大连市首批领军后备人才、大连市侨界“科技之星”,2013年获美国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奖学金,被东北财经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在佐治亚州立大学安德鲁杨公共政策研究院从事研究。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政府奖二等奖、大连市青年科技奖等奖励10余项。.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拨款19万元,依托单位配套9.5万元,总计拨款28.5万元,全部用于项目研究。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审核,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的论争与研究动向
~(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甜樱桃PavMYB10.1促进PavRiant表达和花青苷积累
地区差距测度与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转移支付与政府间财政竞争策略:激励机制与效应识别
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效应与机制重构
适应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