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已知激素在体内吸收和细胞内外的分布主要受到P-糖蛋白的调解。本项目组的前期工作显示,编码P-糖蛋白的基因ABCB1异常表现与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以及瘀证表现相关。这提示临床常用的祛瘀法有可能通过调控ABCB1基因而防治激素性骨坏死。.本研究通过比较外周血和病灶区ABCB1基因的表观遗传差异;用BSP法和RT-qPCR观察祛瘀法降低甲基化而调控基因水平的能力;用罗丹明外排试验检测P糖蛋白的活性;并且从细胞染色、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组织病理几方面实证祛瘀法对MSCs的成骨保护作用和大鼠模型中预防激素性骨坏死的作用。.研究围绕ABCB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水平展开。探讨激素性骨坏死发病的表观遗传机理,以及祛瘀法预防骨坏死的作用机制,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共三个部分,①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及与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收集了使用激素后ONFH和使用激素后无ONFH的患者各3例,抽取外周血用于RRBS全基因组甲基化高通量测序,在全基因组启动子区共筛选出10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共涉及94个生物学通路,其中13个基因涉及代谢通路。其中TNFRSF1B为10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为sTNFR2,对TNF-α的有抑制作用,TNF-α在激活破骨细胞,促进血管内凝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IL-18可诱导产生TNF-α,且IL-18与凝血有关,为探讨激素性ONFH患者差异基因DNA甲基化状态及其编码蛋白与瘀证的相关性,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sTNFR2和IL-18的浓度,每组各15例,结果发现病例组血清sTNFR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IL-18浓度无统计差异。说明激素性ONFH瘀证可能与TNFRSF1B基因甲基化水平异常增高相关。②探讨祛瘀法对激素性ONFH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将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干预8周,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明显增高,中药高剂量组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BMSCs第72h增殖能力和ALP活性明显高于其它4组。成骨诱导14天,中药高剂量组茜素红定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差异。模型组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下降,中药高剂量组BMSCs增殖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说明祛瘀法预防激素性ONFH可能与调控BMSCs成骨分化有关。③研究通络生骨胶囊促进新西兰兔激素性ONFH修复的机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通络生骨胶囊组)各7只,采用内毒素联合甲强龙的方法制备激素性ONFH模型。第16周进行髋关节MRI和组织病理检测以评估建模效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ABCB1和RUNX2的mRNA表达下调、ABCB1的蛋白表达下调、PPAR的mRN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的ABCB1和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PAR的mRNA表达下调。说明中药组促进兔激素性ONFH的修复可能与调节ABCB1、RUNX2、PPAR基因的功能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蛋白家族在活血祛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
祛瘀生肌法对创面(增殖期)修复作用的机理研究
基于RNA-seq技术研究“祛瘀法”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修复的转录调控机制
基于HRMRI表观骨小梁空间结构探讨活血祛瘀法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