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EIS、EEN和CHR技术并辅以SEM、XRD、SECM、XPS等,深入研究暗态(无光照)条件下纳米结构CeO2薄膜的电沉积电化学特征与薄膜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丰富"CeO2暗态阳极电沉积理论";探索光照条件下纳米结构CeO2薄膜的阳极电沉积行为,特别是光生电子对CeO2薄膜阳极电沉积"成核/生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明纳米结构CeO2薄膜的腐蚀电化学特征及其相应腐蚀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相关腐蚀演化模型。本项目的研究不仅为纳米结构CeO2薄膜的工业开发和应用(特别是"代Cr"防护)提供了基础,而且丰富了纳米电化学和光电化学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采用EIS、CV、EN、XPS、Ramam和XRD等技术系统研究了暗态和光照条件下CeO2薄膜的阳极电沉积和腐蚀机制,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 获得了暗态和光照(恒压/恒流)条件下稳定的高耐蚀性CeO2薄膜的最佳电沉积工艺,并探明了主要电沉积工艺参数、空穴捕获剂和电子捕获剂对薄膜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2) 发现暗态下CeO2薄膜的电沉积过程受电荷转移步骤控制,自然充氧镀液中添加10(V/V)%(恒压)乙醇可显著提高薄膜的致密性和耐蚀性。(3) 发现光照下镀液中添加70(V/V)%(恒压)/40(V/V)%(恒流)的乙醇或NaNO3(恒流)可显著提高薄膜的致密性和耐蚀性。(4) 建立并验证了暗态、光助恒压/恒流阳极电沉积CeO2薄膜的等效电路模型。(5) 发现CeO2薄膜的阳极电沉积均表现出(220)晶面的择优取向生长、薄膜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氧空穴,部分验证并修正了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相关理论模型。(6) 获得了暗态下二氧化铈薄膜颜色与薄膜中Ce(III)和氢氧化物含量与沉积时间之间的关系。(7) 发现不同波长(254 nm、365 nm和415 nm)紫外单色光光助阳极电沉积的CeO2薄膜的表面均较混合光和暗态下得到的薄膜表面光滑平整;薄膜中Ce含量和薄膜厚度均随着紫外光波长的增加(能量减弱)而降低。(8) 暗态下的CeO2薄膜耐蚀性较光照下的CeO2薄膜耐蚀性高,但均显著高于316L不锈钢的耐蚀能力;同时,建立并验证了CeO2薄膜腐蚀的等效电路模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纳米结构Ni基复合薄膜的电沉积行为及腐蚀机制的电化学噪声研究
纳米晶铝和铝基合金镀层的电沉积法制备及其腐蚀电化学行为
化学电源用铝阳极新体系的构建及其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
基于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的新型光阳极材料及其载流子输运行为研究